發布時間:2008-10-1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第一次種菇,廣元農民趙強就賠光了老本。但他沒有氣餒,在摸索與創新中,開始了二次創業———依靠科技發展香菇。
他不僅實現了小康夢,還帶動100多戶貧困農民走上致富路,因此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香菇王”。
不懼失敗挖到第一桶金
因家庭貧困,趙強初中未畢業就輟學了,但他并未消沉。在廣泛收集、比較了各種致富信息后,趙強決定到南充學習食用菌袋料種植技術。學藝歸來,趙強第一次試種了5000袋平菇,由于實踐經驗不足,結果把老本都賠光了。但他沒有放棄,第二年又想方設法籌措資金開始二次創業。
這一次,他總結了上次經驗,從本地土產香菇做起,改袋料平菇為袋料香菇種植。在趙強的精心管理下,當年就初見成效凈賺4000余元。接下來,趙強認真總結每一個生產環節,融合本地土法種植經驗,完善種植技術,對備料、裝袋、接種、進棚等生產環節和栽培品種,形成了獨特的袋料香菇生產技術。
不斷創新做大香菇產業
看到自己的香菇越種越好,趙強在高興之余,卻并不滿足。他意識到出路在于做精技術、做大規模、做響品牌,形成“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于是,他從三方面入手,做大香菇產業:一是打造品牌,提質增效。在對市場進行調查后,趙強確立了一批優質主栽品種,并對袋料配方進行優選,規范了生產程序,實行標準化生產。這樣產出的香菇不僅柄短、肉厚,菇形完整,而且口感、色澤好。
二是節本降耗,技改增效。經過實踐,他總結出了食用菌袋料種植省工、省時、省錢的五大改進技術:一改小灶為大灶,由原來的能容納500袋左右的小灶改為容納料袋2000袋的大灶。二改小袋為大袋,改原來的15×55型的小袋為17×55型的大袋,既減少料袋用量,又加快裝袋進程。三改套袋封口為礦蠟封口,每個料袋可節省1個套袋的成本。四改接種箱接種為大棚接種,原來5個人4天的工作現在5人只需4小時,減少了工序,提高了效率。五改半地下覆土栽培為地下地上立體栽培,充分利用空間,減少占地面積,節省租地資金。通過生產技術的改進創新,每袋可節約成本0.3元左右,同時使食用菌效益進一步提升。
三是規模生產,擴量增效。在成功地實施技術改進后,趙強擴大了生產規模,2002年達到4.5萬袋,2003年達到了6萬袋。
2003年,趙強種植香菇的年純收入達到了6萬元,并在農貿市場購門面三間,搞商貿和香菇營銷,成為了羊木鎮名副其實的“香菇王”。隨后,他又在廣元市建立了8個固定鮮銷點,并將鮮銷市場逐步延伸到旺蒼、巴中、南充等地,在成都、福建等地也建立了穩定的干品交易網點,從而極大地拓展了香菇銷售市場的空間。
不言滿足帶動鄉親致富
為了幫助更多的鄉親致富,在趙強的倡導下,羊木鎮成立了食用菌協會,對會員實行包技術指導、包菌種供應、包產品回收的三包承諾責任制,共為菇農節約開支達12萬左右,袋料香菇生產也由過去的40萬袋增加到了86萬袋。同時,趙強還自己出資添置了一套食用菌加工設備,有效地解決了食用菌鮮銷問題,并實行分級分類包裝銷售,打造羊木香菇品牌。
目前,在協會的帶動下,羊木鎮及周邊鄉鎮袋料食用菌規模迅速上升到350萬袋,基本上形成了協會連農戶、農戶建產業的產業鏈。
編輯:碣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