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10-2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云南省施甸縣仁和、由旺鎮和水長鄉一帶的村民種植蠶桑樹致富,一棵桑樹“結”出了“致富蟲”、“致富菌”和總產值達3億元生豬養殖大產業,不僅發展了經濟,還恢復了生態。
曾經在上個世紀就種植過蠶桑的施甸縣,主動抓住國家東桑西移的產業經濟戰略調整,近年來再次將蠶桑業引進施甸作為新興產業發展。之后,又成功引進了東菌西移開發商,經過實驗性種植后,施甸被譽為食用菌最適宜生長的地方。目前,上海大山合集團、中國供銷總社食用菌研究所、中國食用菌研究所已遷至施甸,當地上千農戶加入了這項畝收入達萬元的生物產業行列中。
種桑養蠶業與食用菌栽培業雙雙進入施甸產業發展盤子后,科學發展觀、生態產業觀和循環經濟理念在這個山區縣漸漸凸現出來。桑桿在過去本是一文不值的剩余材料,食用菌產業開發后,大山合公司主動與桑農達成協議:待桑葉采完時,公司以每1000公斤110元-120元的價格收購活桑樹桿,每畝可產6噸的桑桿又給種桑戶增加了700元的收入。一位姓饒的村干部高興地說:“食用菌與蠶桑聯姻不僅節省了生物產業的成本,還讓桑農增收,是名副其實的產業聯姻。”
自2007年以來,施甸的農民又以自主創新為主體,用食用菌采摘過后的廢食用菌母做養殖飼料喂豬,收效良好。這一新技術的開發成功,標志著施甸一棵樹在當地產生了三大社會效應。(楊連武)
編輯:碣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