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04-1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第一眼看去,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女干部,走在人群中你甚至不會注意到她,可是一提起食用菌栽培,她專業的講解會讓你立刻發現,這是一位不尋常的女子。她,就是都蘭縣察蘇鎮干部、科技特派員張學蓮。
探索致富之路
張學蓮是都蘭縣察蘇鎮的一名普通干部,作為一名鄉鎮干部,她多年來經常走村入戶,了解民情,當看到靠天吃飯的農民一年辛苦也掙不到幾個錢,農村的發展多年來停滯不前時,張學蓮再也坐不住了。她四處搜集信息,結合實際考察,想找出一條適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經過反復比較與,創辦一個冬春育肥牛羊、夏秋種植農作物的種養基地的想法逐漸成熟起來。心動不如行動,2002年,她自籌資金3萬元,又積極聯系下鄉蹲點村的黨支部共同發動當地農民集資 80余萬元,建起了一座占地45畝、集中連片20座畜棚的種養基地。
前進的每一步都困難重重,新建的畜棚冬春育肥牛羊不是難題,可是到了夏秋由于畜棚頂部半陰半陽,采光面積小,不適宜種植蔬菜,許多大棚空置著,極大地影響著農民們的積極性,同時,一些非議也悄悄地指向了她,為解決這些難題,她自費前往陜西,甘肅等地進行實地考察,經多方考察,最終決定選擇適宜在低溫暗光中生長,以麥草、畜糞為原料,經濟價值高而且市場前景好的雙孢菇栽培技術來推動基地的發展,確定了發展方向,可是缺乏懂技術的人才,也沒有任何設備,農民們對她的想法是半信半疑。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張學蓮明白,除了向前走,自己已沒有退路。
2003年,她又自籌資金,引進人才、技術、設備,在種養基地開始了1000平方米的雙孢菇大面積示范試驗,為掌握每個階段及環節的技術措施,她天天泡在試驗棚中,與科技人員共同進行著每項試驗。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與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獲得了成熟穩定的高原栽培雙孢菇培養料配方和技術流程,基地當年便收回投資并獲得了利潤。初戰占捷,大大增添了她的信心。這期間,她又多次自費前往西寧、格爾木等地進行市場考察、現場試銷售,同時通過互聯網發布信息,宣傳都蘭雙孢菇。經過不懈努力,都蘭雙孢菇以菇型圓整、肉質飽滿、無病蟲害等優良品質受到省內外客商的青睞,產品很快就打開了銷路。而且由于內地夏秋兩季高溫氣候無法生產低溫菇,臺灣、香港和福建等地的客商紛紛打電話要求夏秋季長期供貨,每天供貨1噸至5噸不等,如此量大的供貨訂單,更加堅定了她的信心。
帶領農民共同致富
就在張學蓮信心倍增,準備大展拳腳之時,都蘭縣開展了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州科技局組織專家對她的食用菌引進技術專程進行了評估鑒定,同時通過現場查看,資料分析,走訪農戶,認定該技術在海西屬于新科技成果,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確定對該技術的推廣給予重點扶持,同時她也被聘為科技特派員。
成了一名科技特派員,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她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帶領當地的農民實現共同富裕,雖然這并不容易,但她依然義無反顧地肩負起了這個使命。
2004年初,她開始在當地農民中開展培訓示范工作。地處偏僻的都蘭農民祖祖輩輩沒見過人工栽培蘑菇,加上蘑菇栽培技術要求高,農民們就半信半疑又有畏難情緒,為了讓農民群眾打消顧慮,她或騎車或自費乘車,走鄉串村,挨家入戶動員農民參加培訓班。
每到一戶,她都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栽培食用菌的基本原理、技術要領、銷售前景及經濟效益。那段日子,她的足跡踏遍都蘭縣東起夏日哈鎮、西至諾木洪鄉250公里的六個鄉鎮,50多個村社,每戶農戶家中幾乎都出現過她的身影。終于在同年6月,張學蓮在種養基地成功舉辦了為期四天的首期食用菌集中培訓班,來自六個鄉鎮的130名農民參加了現場培訓和實習,為了鞏固培訓成果,她又同時在夏日哈、察蘇、香日德、香加四個鄉鎮的9個村建立起了15個示范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民3000多戶。
一系列的努力終于換來豐碩成果,農民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當年在都蘭縣農民中迅速掀起了學科學、學技術的高潮。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