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09-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清晨5時,氤氳散盡,天色漸明。
懷柔區長哨營滿族鄉老西溝村山腳下,維生寶觀光農業有限公司的幾十棟蘑菇大棚靜謐地沐浴在夏日的晨曦中。
伴隨著“喔喔喔……”的雄雞報曉,鄭英鐸匆匆起床,簡單盥漱一番,便出門直奔村頭“蘑菇別墅”,“侍奉”他那些親手撫育起來的“大頭娃娃”。如不仔細打量,這位蹲在溫室大棚里的“農民”,看上去和村民沒啥兩樣。可鄉親們都知道,他就是北京鄭氏昌盛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英鐸。
鄭英鐸,浙江溫州人。去年春,他在長哨營滿族鄉注冊成立了北京維生寶觀光農業有限公司,并投資600萬元租賃了老西溝村60畝耕地,建起了31棟溫室大棚和菌棒生產車間,當起了地地道道的滿鄉“菇農”。蓋棚不到一年,就銷售香菇3萬公斤,一直供不應求,走出了一條現代化設施農業發展之路。特別是每畝600元租金墊底,不僅解決了村民就業,更讓村民知道了啥叫都市型設施農業,而且還徹底改變了老西溝人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20多名農
嫂成了年收入超萬元的 “soho”一族。
長哨營滿族鄉黨委書記李春月介紹,他們利用山區晝夜溫差大、生態環境好等特點,大力發展反季蘑菇種植產業,吸引了眾多企業上山投資興建農業園。目前,像維生寶、信洲這樣以蘑菇種植為主的設施農業園區共6家,建成設施農業溫室大棚500余棟,其中用于蘑菇種植的達300余棟,發展種植戶150余戶,帶動千余
農民就業,投資總額達5000余萬元。
說起蘑菇種植,不得不再說另兩位“蘑菇大王”——張連良和陳寶林依靠栽培蘑菇翻“筋斗”的故事。
2007年底,大地村在懷柔城區經營木器加工企業的張連良、陳寶林看好了蘑菇產業發展前景,也決心帶領只知道土里刨食的鄉親闖出一條發展新路,他們毅然將出讓企業的200多萬元資金全部投到了山上,搞起了蘑菇種植。
起初,他們只是將村里5棟閑置雞舍進行改造試種,幾個月下來,為他們帶來了7萬多元的經濟效益。去年,他們開始自己籌建溫室大棚,先后投資150余萬元,建成了15棟溫室大棚,并建成了蘑菇菌棒生產車間,實現制種、生產、銷售一條龍生產線,迅速打開了北京及周邊的銷售市場。
山還是那座山,田還是那片田。唯一不同的是,昔日無人問津、只能種高粱、豆子的深山溝,如今卻成了都市型農業的投資熱土,農民收入一個勁兒地打著“筋斗”翻番!(京郊日報/于海霞)
編輯:LQ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