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10-2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香菇出菇管理的特點:低溫菇質量高,不須直接噴水,加強通風,光照決定色澤。
相對于其它食用菌品種來說,香菇的出菇管理相對要復雜一些,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香菇的產業發展。但是,只要熟悉香菇的生物學特性、按照其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發育需要的條件進行管理和調控,香菇就會按照人們的意志正常生長的。
1、催蕾:一般催蕾前的菌袋不需浸泡處理,但如果基料水分不足或失水過多等原因,則應進行浸泡后再催蕾,以使第一潮菇盡量的多而肥大。可采用水池浸泡,也可直接使用注水法。催蕾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常用的方法為:
1.1自然催蕾法:浸泡后的菌袋排入菇棚,加強通風和光照,不要任何輔助措施,數日后即可自然現蕾。
1.2驚蕈催蕾法:對菌袋進行木棒敲擊、地下滾動等辦法,使之受到“驚嚇”,現蕾速度較快。
1.3強光催蕾法:對棚內地面澆水,使之保持較高濕度,然后,揭開草苫等遮蔭覆蓋物,使棚內進入直射光,對菌袋進行強光刺激,很快即有菇蕾現出;但要密切觀察,一旦棚溫達到30℃時,即應立即遮蔭,并向棚頂噴水降溫。
1.4溫差催蕾法:準備鼓風機和噴水器械,揭開草苫等遮蔭覆蓋物,利用陽光對菌袋一方面進行強光刺激,另一方面,棚內溫度急劇升高,待升至30℃時,進行保溫處理,使30℃保持到太陽落山后,揭掉覆蓋物,打開進出口,先用地下水對菌袋進行快速降溫,繼之開動鼓風機向棚內吹風,然后,利用晚間的自然降溫,棚內溫差可達15℃以上,催蕾效果不錯。
2、育蕾管理:該階段的主要管理任務是割膜和疏蕾兩大項。首先,菇蕾現出后,僅僅是一個個的灰白色小肉疙瘩,根本還沒有分化,但也沒有觸及塑膜,此時,即應及時進行割膜處理,方法是:使用鋒利的尖刀(現多使用壁紙刀),環繞菇蕾將塑膜切割約3/4,使之保持一個活動門扇的樣子,既不妨礙菇蕾從中鉆出,又可防止過大的風流進入,以避免基料的水分過多散發。注意:不可待菇蕾觸及或頂到塑膜后再割膜,否則,將會產生畸形菇。要知道,畸形菇的市場價值是很低的。其次,或者在割膜時、或者在幼蕾鉆出后,發現有叢生的如有兩個、三個或更多的菇蕾擠在一起時,即應進行疏蕾處理,方法很簡單:用刀尖將邊緣的菇蕾切去就行了,如果操作不方便,也可以只將其上半部分(大約是菌蓋部位)削去,保留一個長相端正、形態園整的即可。
3、蹲蕾管理
作物栽培中,有一個“蹲苗”的做法,在香菇生產中,也有類似的措施,就是蹲蕾,目的就是培育個大、肉厚的厚菇或花菇,做法很簡單,就是降溫。如幼蕾喜歡在15~22℃環境下生長,在14℃下的長速明顯下降,如有條件,降溫于12℃左右,甚至8℃左右,則可達到蹲蕾的目的;如果配合短時的直射光和偏低的空氣濕度,將會有助于蹲蕾的效果。該措施在香菇的常規栽培中,其效果可以說是屢試不爽的。一般約持續一周左右,即可達到蹲蕾的目的。調控條件:
3.1溫度調控:一般香菇菌株的子實體發育階段以15~22℃為適宜條件,低于5℃時,子實體無法分化和發育,高于28℃時,現蕾困難,已有的子實體發育速度快,但菌肉薄、易開傘、色澤淺、品質差。
3.2濕度調控:出菇階段以保濕為主,應調控相對空氣濕度在90%以上,如果培育花菇,則可根據其不同發育時期調控至50~70%。
3.3通風換氣:除保溫等特殊要求外,一般要求棚內要有較新鮮的空氣條件,應控制二氧化碳濃度在0.05%左右。
3.4適當光照:除特殊栽培環境如人防工事、天然山洞等場所需要增加人工照明外,菇棚內可根據子實體的生長要求,通過揭蓋覆蓋物來調控棚內的光照,否則,光照不足時,將使菇體色澤變淺,影響商品質量。
4、出菇管理
菇期管理可根據栽培菌株的生物特性以及要求的出菇模式進行管理,如低溫菌株魯花1號在冬季培育花菇,要求最大限度的降低空氣濕度和溫度,加大光照刺激和通風,氣溫在10℃以下時,可打開棚膜,任其日曬風吹;又如中廣溫菌株農香66,以培育鮮菇為主時,則要求提高空氣濕度至85%左右,保持棚溫在15℃左右為佳。(曹德賓 /文)
編輯:LQ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