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10-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10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山東視察工作期間,走訪的第一站就是芳綠公司。21日,本報記者專程趕赴鄒平,來到芳綠公司一探究竟。
編者按 10月16日-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先后在我省的濟南、濱州、淄博、東營等地視察。4天時間4座城市12個地方,有企業和村莊,也有社區和學校;視察的重點有結構調整和生態保護,也有發展方式和黨建問題。總書記視察的這12個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單位取得了哪些成績?自10月21日起,本報記者沿著總書記走過的路線,奔赴這12個企業、村莊、社區、學校一探究竟。
火柴盒大小的菌塊放入高約10厘米的圓柱形菌袋內,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在合適的溫度、濕度和光照下,菌塊會慢慢向菌袋內滲透,1厘米,2厘米,3厘米……一個月之后,10厘米高的菌袋便已經完全被菌塊所覆蓋。
開包,同時給予菌袋生長所需的新的溫度、濕度和光照,大約20天之后,新鮮美味的金針菇就培育成功了。
這就是滲透的力量:只要方法科學,一個菌塊就能滲透整個菌袋;只要措施得當,一個企業就能帶動一方致富。
帶頭致富黑木耳幫8000農戶增收
兩年多來,芳綠公司已經陸續帶動了鄒平6個鄉鎮、8000多個農戶從事食用菌生產,實現增收4億元。
一排樹木一排農田,農田里,種植的并非人們常見的小麥或玉米,而是碼得整整齊齊的一個個菌袋。10月21日,記者走進位于鄒平的芳綠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個半畝見方的林間黑木耳種植基地。
“黑木耳是喜陰的植物,最適合種在林陰下面。一畝地差不多能擺1萬個菌袋。”記者正詫異間,一位50多歲的壯碩男子走了過來,指著地上的菌袋介紹說。
他叫卜凡國,是芳綠公司的一名普通技術人員,同時也是依靠林下經濟走上致富道路的農戶之一,卜凡國家的六畝林地里全都種上了黑木耳。
“黑木耳的生產周期差不多需要兩個半月,一年可以產兩季,也就是說,六畝林地年純收入可達數萬元。”芳綠公司生產部主任石振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能擺1萬個菌袋,一個菌袋平均出2-3斤鮮木耳,14斤鮮木耳就能曬出1兩干木耳。按照現在20元/兩的市場價來計算,一畝地的毛利最少也能達到3萬塊錢。“每個菌袋我們賣給農民的價格是一塊五,也就是說,即使拋去人工、草料等其他成本,每畝地的純收入也能達到1萬塊錢。”他說。
芳綠公司董事長寇玉芳告訴記者,兩年多來,他們已經陸續帶動了包括西董、臨池、青陽、魏橋、臺子、碼頭等在內的6個鄉鎮、8000多個農戶從事食用菌生產,實現增收4億元。
變廢為寶廢秸稈成菌類“搖籃”
“胡總書記視察芳綠的時候,對我們的綠色循環產業鏈表示贊許。現在不是都在提倡科學發展嗎?我們這就是科學發展。”寇玉芳說。
把挨家挨戶收購上來的秸稈捆綁、裝車,運送至芳綠的車間內,王立華這一天的工作便算告一段落了。
21日,記者在芳綠生產車間內看到,王立華送至芳綠的秸稈已經陸續被送入一個巨大的攪拌儀器,與牛糞、棉籽殼等一同被混合、攪碎、打包,經高溫消毒、冷卻后送入消毒箱,幾個工人正在消毒箱前忙碌地往里面填充著什么。
仔細一問才知道,他們放入的正是已經在研發室內培植成功的各種菌塊,而那些粉碎后的秸稈則是這些菌塊繁殖、生存所必需的原料,換句話說,是栽培食用菌所用的“培養基”。
“一方面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另一方面,‘秸稈栽培珍稀菇蕈類項目’還能實現變廢為寶、無廢生產。”寇玉芳說。以大球蓋菇為例,培植每平方米大球蓋菇需用秸稈30公斤,產鮮菇12公斤,每年兩季共消耗秸稈20噸——這個數字是鄒平縣農作物秸稈總量的五分之一。
“胡總書記視察芳綠的時候,對我們的綠色循環產業鏈表示贊許。現在不是都在提倡科學發展嗎?我們這就是科學發展。”寇玉芳說。
規模效益1億元助推農業產業化
“用發展工業的思路來發展農業,助推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民致富。胡總書記的到來肯定了我們的發展方向,只要方向對了,我就敢繼續干下去,并且有信心越干越好!”寇玉芳說。
除了黑木耳外,芳綠還在陸續研制一些具有更高附加值的菌類。
“我們還在研發一些更賺錢的項目,比方說大球蓋菇。每平方米能擺放兩個大球蓋菇菌袋,菌袋、人工等所有投入也不過10塊錢,能產出12公斤、實現銷售收入80塊錢,它的附加值就比黑木耳高多了。西董有個農民種了兩分地的大球蓋菇,一季下來純收入就是6000多塊錢。”石振河說。
在寇玉芳看來,只有芳綠這個“菌塊”自身不斷發展壯大,其滲透和輻射能力才能不斷增強。
因此,她做出了一個決定:投資1億元建設“一園兩區”,發展農業產業化。“一園,即集菌類養殖、旅游休閑、環保度假為一體的‘環保生態園’;‘兩區’就是大棚區和林下經濟區。”寇玉芳告訴記者,占地500畝、總投資約5000萬元的“環保生態園”項目即將破土動工,預計明年5月份即可建成投產。
“用發展工業的思路來發展農業,助推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民致富。胡總書記的到來肯定了我們的發展方向,只要方向對了,我就敢繼續干下去,并且有信心越干越好!”這樣說的時候,這位實干的女性臉上寫滿自信和驕傲。
山東芳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濱州市鄒平縣一個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農業企業,兩年多以前,因為當家人寇玉芳的一個大膽決定——開發引進秸稈栽培珍稀菇蕈類項目,短短兩年時間,便帶動了鄒平6個鄉鎮、8000多個農戶實現增收4億元人民幣。(齊魯晚報)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