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11-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現在種蘑菇,農業局給補貼,合作社包銷路,什么都不用愁。”10月末,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紹水鎮塘口村委豆家底村農民劉炎昌,在食用菌棚子里勞作時高興地對筆者說。
秋收過后,是種蘑菇的大好時節。該縣紹水、咸水、才灣等鄉鎮的農民,為了讓蘑菇早點上市趕上個好價錢,晚稻收割后立即就在田里搭棚,為種蘑菇做前期準備工作。縣供銷社開辦的順達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為給全縣菇農提供生產和銷售等各項服務,成立了生產科技組、購銷經營組,為菇農的冬季蘑菇生產趕織“嫁衣”。
據專業社監事長劉標元介紹,該社經歷了一個艱難的發展歷程。早在2002年前,該縣以柑桔、茶葉等為支柱產業,因受黃龍病的影響,柑桔產業萎縮,農民增收受阻。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該社經多方探討研究,決定把食用菌種植作為主攻方向,但因菇農商品意識淡薄和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種植食用菌的收益甚微。如在食用菌銷售中,因無組織機構協調,存在銷售無序、收購壟斷,對菇農壓質壓價等現象,挫傷了菇農的種植積極性。該縣吸取教訓,因地制宜,營造良好的寬松環境,在供銷社的努力下,于2006年成立紹水鎮食用菌協會,當年種植雞腿菇3萬筒,但因技術不過關,又以失敗告終。2007年該協會種植秀珍菇4萬筒,因50天的冰凍災害和菌種質量問題也造成受損嚴重。但協會成員并沒灰心,2007年7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后,該協會轉型成為順達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并于當年派員參加中國食用菌博覽會,當地政府和縣農業局也對該社給予政策指導和資金扶持。去年專業社為客商代收、代加工雙孢蘑菇,實現銷售收入18萬元。為把辦社宗旨和相關政策貫徹到群眾中去,該社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示范點、派人參加自治區的專業培訓班,以提高社員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從而形成該社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體系,菇農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加入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高漲。去年共發展種植雙孢蘑菇10萬余平方米,秀珍菇5萬筒,茶樹菇3萬筒,購銷鮮菇8萬多公斤,加工鹽漬菇6萬公斤,銷售菌種12萬筒,專業社實現銷售收入38.51萬元,帶動周邊鄉鎮群眾3000多戶發展食用菌產業,畝產純收入五六千元。歷經三年發展“寒冬”,迎來了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暖春”局面。
今年為了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該縣早計劃、早安排、早落實,專業合作社定期對菇農進行培訓,對食用菌產、供、銷實行更完善的一體化服務,特別是在銷售環節,安排人員對蘑菇銷售進行市場行情分析,派員赴福建、廣東、南寧等地結識客商,簽訂銷售合同,同時對示范基地、示范點的菇農作最低保護價收購承諾,為全縣菇農增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今年冬將利用冬季閑田1.8萬畝,發展茶樹菇10萬筒,秀珍菇10萬筒,雞腿菇5萬筒,香菇5萬筒,雙孢蘑菇20萬平方米,并帶動周邊鄉鎮4000多農戶發展食用菌種植,總產值可達一億元以上,種植戶人均收入可達3000元,可安置閑散或返鄉農民工5萬人就業。紹水鎮塘口村委豆家底村的菇農馬小蘭說:“食用菌種植是個好項目,只要有技術,有銷路,賺錢是肯定的,比在外打工穩當!”(廣西農業信息網)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