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12-0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日,記者了解到內蒙古二龍山設施農業項目區是2009年2月份投產建設的,在旗委、政府的正確引導下,黨工委、工作部的領導高度重視設施農業工作,同時也在極力為百姓尋找一條切實可行的致富路。新一屆黨工委、工作部一班人上任后,客觀準確分析了二龍山現狀。
立足“四種”優勢,明確發展思路。一是工作部擁有土地資源41.8萬畝,耕地資源水澆地較少,均屬于雨養農業,擁有大面積適宜發展食用菌的土地資源。二是發展食用菌產業具有豐富的原料資源,年產玉米芯10萬立方米,周邊地區鋸末資源較多優勢。三是交通條件十分便利,省級通道、“111”線以及巴江線公路,從境內經過,帶動經濟的快速發展。四是農村富余勞動力較多,經過培訓、農民夜校等教育形式轉變了農民的致富觀念,一代新型農民隊伍正在形成。黨工委工作部進一步明確了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思路。相繼組織人員到河北平泉、赤峰林東等地學習考察滑子菇、平菇栽培、加工技術,市場及銷路等事項。
把握“四大環節”搶抓一個機遇。一是把握基礎設施建設環節。春節剛剛過后,天氣還沒有轉暖,在政府辦公樓北側,工人師傅們干得已是熱火朝天,占地30畝的10棟大棚, 15天的時間投資30萬元的工程,悄然而起,展現在世人面前。二是把握原料與技術引進環節。在河北平泉聘請了技術人員,在技術上利用外地的成功經驗,減少了技術風險,同時更加堅定了二龍山人發展食用菌產業的信心。3月16日投資5.5萬元,從河北平泉引進9萬棒滑子菇和1萬棒平菇菌種,在當地購進鋸末、玉米芯等原料。工作部選派一名領導負責此項工作,加強每個環節的管理、監控與學習,滑子菇、平菇栽培技術。三是把握鮮菇生產與加工環節。4月25日,完成了原料裝袋,接種工作,在技術員精心管理下菌絲的生長很快,看著每天都有新變化的菌絲,黨工委劉忠奇書記看到這種情況,意味深長的說道:“我們離成功又進了一步”,一起參與勞動的工人們也露出了歡喜的笑容!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來到6月15日,平菇的菌絲已經長出了第一批鮮菇,鮮菇長勢喜人,深受市場歡迎。剛出棚的鮮菇進入了音德爾早市,并且價格在3.5元/斤左右,利潤相當可觀,相繼滑子菇鮮菇上市,市場價格在4.5元/斤左右,且每天銷量達到400—500斤,在產菇高峰期每天可采摘鮮菇達4000—6000斤,大部用于加工腌制,有一少部分曬制干品。在一個生長周期內,共出棚鮮菇30萬斤,當年收回投資的情況下利潤在15萬元。四是把握市場銷售環節??礈适袌觯瑢嵤┯唵谓洜I,效益有了保證。乘勢而上,搶抓設施農業發展機遇。尋求農村的發展,緊緊抓住該旗發展設施農業的優惠政策,把握保增長、擴內需、促民生的機遇,加快發展二龍山食用菌基地建設。
以“三個帶動”實現“三個轉變”。一是以冒山村周邊為帶動,實現由傳統農業向避災農業的轉變。冒山村農民土地較少,富余勞動力較多,群眾認識高,現村民付連喜同志投資13萬元建設大棚6棟,發展食用菌產業。二是以科技為帶動,實現單一品種向多品種轉變。加強科技培訓,組織人員到外地學習先進技術與經驗,建立制菌實驗室設備及引進制菌設備,建成多菌種,全方位滿足市場需求適合本地發展的食用菌生產基地。
三是以深加工企業為帶動,實現該鄉食用菌生產規模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轉變,做大做強食用菌生產企業,實施公司+農戶的形式,充分發揮農合組織,與生產基地的作用,3年內占地面積1500畝的450棟食用菌生產基地,年產鮮菇1000萬斤,可帶動400戶農戶進行產業發展的設施農業項目,年利潤可達1000萬元,可安排就業1000余人。
三是以深加工企業為帶動,實現該鄉食用菌生產規模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轉變,做大做強食用菌生產企業,實施公司+農戶的形式,充分發揮農合組織,與生產基地的作用,3年內占地面積1500畝的450棟食用菌生產基地,年產鮮菇1000萬斤,可帶動400戶農戶進行產業發展的設施農業項目,年利潤可達1000萬元,可安排就業1000余人。
編輯:張志林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