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東至縣是安徽省重點山區縣,農民們有栽培食用菌的傳統。因政策、市場等原因,總量一直徘徊在千萬袋左右。今年來,隨著綠色、環保食品逐漸走俏,農民種植食用菌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該縣選準了菌業這一特色產業。小小的食用菌,成了扶貧致富工作最重要的依托和抓手。多年來,縣委、縣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咬定菌業發展不放松,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保障和激勵措施,每年安排專項財政扶持資金,對種植大戶盡可能給予扶持和幫助。各鄉鎮、縣直有關部門因勢利導,搭建平臺,使全縣菌業蓬勃興起,并盛開“致富之花”。
泥溪鎮隱東村脈落組是個只有47戶的小山村,這里的農民家家戶戶種植食用菌,去年種植毛木耳150萬袋,產值330萬元,戶均純收入超過4萬元,不少農民一舉脫貧。
像脈落組一樣,該縣110個菌業種植村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受益人群1.8萬人。
菌業不僅使農民受益,而且發展成該縣山區的一大支柱產業。據縣科技局局長吳國平介紹,目前全縣食用菌生產規模達7000萬袋,產值達1.5億元,產量和產值連續三年穩居全省首位,成為全省“食用菌之鄉”。
大戶成為菌業的“領頭羊”。小小食用菌越長越大,如果一家一戶田頭地尾經營,面臨的新問題是技術指導難。該縣鼓勵大戶發展“田間工廠”和現代農業園區,讓大戶“領跑”全縣菌業。堯渡鎮查橋村農民曹立爭去年進駐了新建的鋼結構標準化廠房,他欣喜道,“過去在門前搞,地方小,技術低?,F在租了地,建了工廠,信用部門支持幾十萬元貸款,水電配了套,今年種植規模能超過100萬袋。”老曹還與省內外科研單位交流合作,成功引進開發金針菇、茶薪菇等10余個珍稀草腐食用菌新品種和覆土栽培、露天栽培等新的生產模式和技術,其中大部分品種已在食用菌科技園試種成功。在老曹的基地,筆者還見到不少農民在這里邊打工邊學習,老曹把種植技術無私奉獻出來,面對面地輔導農民。在老曹的帶動下,周邊地區有1000多戶種上食用菌。
目前這個縣食用菌大戶越來越多,他們成為全縣菌業的“領頭羊”。
食用菌基地規模逐年擴大,如何保證農民的木耳和蘑菇銷得出,賣上好價錢?該縣著力打好品牌,讓山鄉菇香‘飄’進大中城市。對此,該縣孝方菌業公司負責人陳孝方深有體會,“以前沒有商標時,客商對我們的食用菌質量不太信任,自從注冊了‘皖鄉情’商標,我們已成功地將東至食用菌打入‘好又多’、‘麥德龍’、‘華聯’等知名超市。”近年來全縣已注冊食用菌商標6個,菌類產品條形碼60個,產品進入上海、北京、西安、銀川等20多個大中城市的大型超市直接銷售。
東至食用菌之所以能走進知名超市,一方面得益于該縣注重品牌開發,一方面得益于推行標準化生產。該縣大力實施“無公害產品行動計劃”,對全縣菌種引進及生產進行備案,建立菌種質量檢測體系,不定期抽查跟蹤、分析檢測,對大宗貨物調出必須實行檢測。該縣開全省先河,制定了毛木耳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兩個地方標準,在全縣推廣應用??h科技部門與官港鎮注冊了“皖鄉情”食用菌系列產品,獲農業部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池州日報)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