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2-0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食用菌是通江的特色支柱產業,通江縣也是全省食用菌基地縣。盡管政府年年投入的項目資金有增無減,但是“有名無實、有產無量”卻是通江食用菌產業面臨的尷尬現狀。為徹底根治這一癥狀,去年來,通江縣在食用菌產業園區建設中,按照“政府投入建設施,業主租用搞發展,農民入股增效益”的食用菌產業園區建設模式,經過一年來的強勢推進,目前全縣的食用菌產業園區建設進展順利,成效明顯。
政府投入建設施
“去年,政府對大棚無償補貼了一部分項目資金,建成的大棚將有償提供給業主使用,大棚的主權始終屬于政府所有。”1月23日,民勝鎮黨委書記楊崢嶸指著譚家河食用菌生產園區對筆者介紹,該園區是通江縣委、縣政府整合土地整理、小型水利建設、食用菌產業等項目資金250萬元,實施了改土、修路、治水和建設耳房大棚基礎設施后被通江縣綠野食品有限公司投入50萬元租用,目前政府已在該園區建成銀耳耳房32座、食用菌大棚103個。
“大家都有好處,政府有收益,也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同時,我拿了租金,不做好也有壓力。”通江縣綠野食品有限公司龍經理對筆者說,公司還在周子坪村投資300萬元,建設了生產廠房,在成都設立了三鄉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專門負責銷售,并在全國各地建有銷售網絡,正在實施“公司+園區+農戶+生產+銷售”的生產經營模式。
業主租用搞發展
省重點扶貧龍頭企業——通江縣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于2009年進駐周子坪村食用菌科技示范園區,該公司每年給政府交納租金6萬元,并投資300余萬元建設產品加工、冷藏、烘干車間和展示廳。同時,還在園區租用土地近50畝,建設了食用菌示范種植基地和食用菌精深加工基地,預計2010年6月全部竣工。
益民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通江縣2009年從河南招商引進到通江銀耳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園區的。該公司每年給政府交納租金20萬元,現有銀耳生產標準化廠房30間、滅菌車間8個、拌料和烘干車間8個,按每間廠房裝6000袋、一年種植6季計算,園區全年可種植袋料銀耳100萬袋,實現年產值600萬元,利潤200萬元。園區還租用20畝土地,栽培椴木木耳16萬段,產值165萬元,利潤35萬元。
農民入股增效益
“去年,我家租給公司5畝土地的收入就是4000元,有3人在園區務工的收入是18000元,再結合離縣城只有10分鐘的優勢種植一些蔬菜,總共收入有30000多元,比外出務工強多了。”周子坪村村民杜華秀給筆者算了這樣一筆賬,靠土地每畝每年800元的租用費和在園區務工每人每年6000元的純收入,一家人的日子就能過得十分寬裕,更重要的是還照顧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通過食用菌產業園區建設,我們村實現了320畝土地的有效流轉,村民的傳統生產觀念也得到轉變,積極參與支持食用菌產業園區建設。通過務工和土地流轉,去年人均增收達到了5000元以上。”周子坪村黨支部書記何維禮說,在周子坪食用菌產業園區,因稻田蘑菇的種植需要,連以前沒多少用處的稻草,如今每斤都賣到4毛錢。
通江縣食用菌產業園區的建設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看到了發展前景,目前已有20余家企業、10多戶大戶紛紛進駐食用菌產業園區搞規劃、選項目、建廠房、謀發展。園區農戶主要以土地和勞務兩種方式入股,每人每年至少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還充分調動了園區農戶的積極性,實現了“農業工廠化,農民工人化,銷售一體化,生產標準化,園區規模化”的新跨越。 (巴中日報)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