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3-1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年來春栽香菇栽培頻繁發生爛袋、不出菇、出菇畸形等不利的因素,給菇民造成一定的損失,直接影響他們的經濟效益和種植信心。根據筆者的走訪,造成這種原因主要是沒有掌握好其生物學特性,遇到惡劣的自然環境而不能技術到位。現就這方面的的問題提出個人的實踐經驗,望能給廣大的菇農朋友有所幫助。
一,掌握春栽品種的生物學特性及模式
春栽香菇有兩種種植模式,一是春栽花菇的栽培方式,即春天種植,秋冬出菇,品種是以中低溫型為種植品型,這種模式較為普遍,該品種的出菇溫度為6---23度,養菌期溫度為18---28度,最佳溫度為24---26度;出菇時間為90---120天,花菇形成的溫差是在12---17度之間為最佳;華中地區及華東地區和西部及西南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霜期在3---4個月之間,冬季比較干燥的地區都可選擇該溫型的品種,可有效地提高花菇的形成比例和品質;二是春天制袋,夏天大田地栽出菇的方式,通常稱反季節香菇,品種是以中高溫型為種植品型,主要是鮮銷;該品種的出菇溫度為10---28之間,養菌期的溫度為20---28度之間,出菇時間為65---75天,可在我國大多地區種植,特別是高山地帶交通方便的和一些低海拔小氣候的地區,都可種植反季節香菇,各地可根據各地的氣候巧妙地利用它的溫型進行夏季出菇,以彌補高溫季節香菇少的市場需求。所以,在種植春栽香菇的前,首先要了解該品種對溫度、濕度、光照、空氣、營養等生物學特性的要求,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來選擇品種。
二,當前的品種介紹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各異;大氣候中蘊藏著很多小氣候。所以,在栽培的過程中必須要根據當地的氣候選擇適宜的品種。就目前的栽培品種看,我國大部分地區春栽花菇都是以“9”字頭的品種為主,例如,939、908等;其次是適較高海拔的低溫型、菌齡為220天較長的135品種為代表的香菇品種。
三,把握好栽培季節
栽培季節是春栽香菇的重要環節,正如農諺所云:“時間一把火,季節不饒人。”在栽培的過程中,時間只能是稍微提前,不能過于遲后。中低溫型帶“9”字頭的品種,應在陽歷的元月中旬至3月底前必須種植完畢;低溫型以135為代表的品種必須在陽歷元月初至2月中旬種植完畢;反季節品種,應在元月中旬至3月底以前種植完畢。這樣才能保證袋料香菇在生長的過程中達到生理成熟,提高其抗逆性,正常地出菇。
四,制袋程序要科學規范,轉色程度要適當
春栽袋料香菇在制袋的過程中,配方要科學合理,裝袋松緊適宜,含水量在60---65%之間,以利菌絲正常生長;嚴防破袋的現象發生,細致地查處破袋及時采取用膠帶貼補措施;在滅菌的過程中,堅決做到無死角,要徹底;接種要求在無菌條件下規范操作規程行為;這樣可有效地提高制袋成活率。
在養菌期的管理中,轉色要把握其程度。不管是哪個溫型的品種必須在掌握在80---90%之間,切勿轉色過褐,形成過硬的菌皮,不利菌袋正常出菇,特別是初學者更要注意。
五,越夏措施要科學
春栽香菇的越夏能順利度過,首先要搭好陰棚,高應在3---3.5米之間,上下各留30厘米的通風層窗,以利熱氣排除。但是低溫型135品種,必須要有完全暗光越夏,切不可有散光照射,影響其正常的生理成熟,造成不出菇的現象。如遇高溫的天氣,切不可在中午至晚上12時之間澆水降溫,嚴禁直接噴水在菌袋上降溫,要加強通風,有條件的地方可在越夏棚內作排水溝循環流水降溫,可很好地防止高溫燒菌爛袋的現象發生。
六,出菇管理要有精品意識
經過養菌轉色越夏過程的管理,就進入了出菇期的管理。就目前的生產情況來看,大多菇農是以追求產量為核
心。作為一個生產者來講,首先要有提高效益多出精品的意識。在管理過程中,出菇前應掌握天氣預報,把催菇的時間應安排在陰雨天,長菇的時間盡量安排在晴天,且溫差較大的空間來管理,使其多形成自然花菇,提高商品價值;在菇蕾定苗時,切不可貪多,而影響菇質,要疏蕾不減產。通過試驗,疏苗并影響產量。例如,每袋出50個香菇讓其全部生長,會形成菇蓋薄,畸形菇多的缺點;如把把這50個菇蕾疏苗在20個左右,其菇形圓整、肉厚、易形成花菇,質優,產量與不疏苗基本相同,但在價格上要遠遠地高于沒有疏苗的效益。這樣較大的提高了每袋單產效益。(湖北省隨縣食用菌研究所:許景聞)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