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4-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創新舉措 破解產業瓶頸開創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新天地
——訪灌南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吳孟軍
本刊記者 張建萍 范志飛 姬丹丹
灌南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初步成效。尤其是特色農業和循環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食用菌由引進,漸次推廣,以至產業示范園區的建設。大力實施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工廠化生產集聚效應十分明顯。為了更好地推廣灌南縣在農業生態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的有益經驗,尤其是食用菌工廠化取得的經驗,《食用菌市場》對縣委常委、副縣長吳孟軍(簡稱“吳孟軍副縣長”)進行了書面采訪。
記者:灌南發展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歷史并不長,為什么在二三年內發展十幾個生產企業,其中政府給予了哪些支持?
吳孟軍副縣長:灌南縣有著悠久的食用菌栽培歷史。上世紀80年代蘑菇栽培面積曾經達到800多萬平方尺,總產量近7000噸。90年代中后期,因技術落后、出口受阻等因素,食用菌生產一度萎靡,逐步萎縮到只有零星栽培。近年來,隨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把食用菌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來抓,大力引進新品種以及新的栽培技術,實施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實現食用菌產業異軍突起。2006年燦綠食用菌有限公司采取工廠化栽培純白金針菇獲得成功,2007年總產量達到0.79萬噸,總產值突破4000萬元。2008年全縣年產純白金針菇和秀珍菇2400萬袋,總產值超億元,產品銷往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哈爾濱等30多個大中城市。2009年,全縣已新增投資千萬元以上工廠化食用菌企業11家,其中6家已投入生產,年產金針菇、秀珍菇等菌包達8000萬包,產值達2億元以上。
圍繞食用菌產業發展,我們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確立主導產業。多年發展實踐證明,現代農業要想做出規模,做出效益,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此,我們多次組織鄉鎮、部門調研論證,外出考察學習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今年初,市委常委、縣委書記吳立生先后分四個片區對全縣現代農業發展進行調研,專門召集食用菌生產大戶、企業代表,召開產業發展研討會,謀劃食用菌產業發展思路;4月6日-10日,縣長阮冰又率農工部、農業局等部門赴福建古田、羅源等地參觀考察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通過反復調研論證,對比周邊地區的比較優勢,最終確定把食用菌產業作為全縣三大主導產業之一,舉全縣之力加以推進。
二是科學規劃布局。根據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結合全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我們先后邀請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的知名專家、學者對食用菌產業發展進行詳細調研論證,制定產業發展三年規劃,以指導、引領產業的科學、高效、快速發展。規劃主要以金針姑、秀珍菇等為主打品種,以現代農業示范區為依托,以四季有、榮善、可為等為示范,輻射帶動全縣所有鄉鎮,重點建設新港大道新安至三口沿線食用菌產業帶,力爭到2011年實現食用菌年產量20萬噸,年產值超20億元,把灌南縣打造成全國知名的食用菌之鄉。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為更加有效地鼓勵扶持高效農業特別是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縣政府出臺《關于鼓勵扶持高效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對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工廠化生產的食用菌企業按其固定資產投資的20%給予補助;規模生產平地食用菌5萬平方尺以上、袋栽食用菌20萬包以上,畝均效益1萬元以上,秀珍菇、黑木耳按每包0.5元給予補助,雙胞蘑菇、巴西蘑菇、茶樹菇、香菇按每包(平方尺)0.3元給予補助。年初,縣委、縣政府召開十萬人大會,對全縣百位創業標兵、致富能人進行表彰獎勵,其中1/3是食用菌栽培大戶,大大激發了廣大農民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活力。四是整合各類資源。面對當前國家和省市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出臺,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優質資源的整合力度,按照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方向,整合各種要素,強化項目包裝、強化宣傳推介,著力引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示范作用明顯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帶動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縣委、縣政府集中財政資金、扶貧資金、打包資金等優質要素向食用菌產業傾斜,擴大食用菌產業規模。根據市場需求,積極鼓勵企業爭創國家級和省級名牌農產品商標,發展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協會)和農產品經濟人協會,整合品牌,擴大影響力,提高產品市場知名度,確保產品賣得出、賣得好,不斷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記者:發展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是個方向,對提升產業發展水平,農業生產向企業化生產轉變,實現城鄉一體化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食用菌的傳統生產方式是帶動一大批農民致富的好路徑,你們怎么處理工廠化生產與傳統食用菌生產的關系,怎么帶動農民致富。
吳孟軍副縣長: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是食用菌生產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依托現代工業技術,采用移植和嫁接的方式,把眾多工業領域的高新技術和成熟技術引入到農業生產的過程。工廠化生產食用菌一個最明顯特征就是帶動力強,灌南縣現有工廠化食用菌企業13家,今年已生產食用菌6800萬袋,總產2萬噸,產值2億元。僅一個日產2萬袋的工廠可直接帶動100戶農民參與生產,進廠農民年收入1萬元以上。此外,農戶可以通過投勞投資方式參股,其中不少農戶在生產中,積累豐富的技術、管理經驗,在籌集一定的資金后另外辦廠,走上創業之路,如灌南現代農業示范區內的玉盛、愛農等食用菌企業。在發展工廠化食用菌生產的同時,我們十分重視傳統食用菌的生產,主要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擴大產業發展規模,已新建新安郝圩、百祿窯灣、李集和興等6個基地,主要生產茶樹菇、香菇、姬菇等,每個基地可帶動200戶農民增收致富。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力度引進工廠化食用菌企業,逐步發展瓶栽技術,提升工廠化生產水平,不斷擴大基地規模,力爭到2012年,食用菌生產基地發展50個,每個基地建立100畝的標準示范區,輻射面積1000畝,全縣形成50000畝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帶動全縣數萬人參與食用菌生產,真正成為全省最大、全國知名的“食用菌之鄉”。(未完待續)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