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4-2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今年以來,岫巖縣政府因地制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采取“五抓”的形式,加快全縣蔬菜、食用菌產業發展進程。
抓好菜、菌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到各鄉鎮,落實地塊,動員農民發展商品菜和食用菌生產,并協調各鄉鎮、村、組,在調整土地承包合同時,讓優質土地向發展蔬菜生產的農戶集中,通過多種方式幫助農民樹立“綠色”意識、市場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努力提高蔬菜商品的品級率和附加值,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
抓好設施農業建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今年,全縣設施農業種植業建設任務為2.5萬畝,新建種植業小區326個,新建溫室6200棟、冷棚7600棟。其中張莊線計劃建設面積1萬畝,建設溫室1500棟、冷棚1800棟。到目前為止,全縣326個小區已全部開工建設。
抓好基地建設,發揮示范作用。重點扶持建設了8處食用菌生產基地,規模都在100萬盤以上,并在大營子鎮雙山村建設了山野菜育苗及生產基地,基地可繁育山野菜品種20多個,年繁育優質山野菜種苗300萬株。另外,還協助石棉山野菜合作社在石廟子鎮石棉村建設了1200畝刺龍芽歸圃栽培基地。
抓好技術指導,全力服務“三農”。根據各鄉鎮栽培蔬菜品種和農民的需求,在嶺溝、洋河、湯溝、朝陽、新甸、黃花甸等鄉鎮的12個村開辦了不同規模的草莓、甜瓜、辣椒、西紅柿等蔬菜栽培技術培訓班25期,在牧牛、三家子、韭菜、石廟子、石灰窯、楊家堡等鄉鎮的8個村開辦了香菇、滑子蘑栽培技術培訓班12次,總共受培訓人數共達12000多人次。
抓好科技引進,加速推廣應用。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引進推廣“來福60”、“齊達利”、“碧嬌”、美國西芹、“正邦285”、韓國長茄“黑龍”、韓國白菜“春黃55”等20個國內外蔬菜新品種,同時引進推廣“山野菜軟化栽培”、“大球蓋菌露地生料栽培”、“黑木耳工廠化生產”等新技術3項,現已獲得良好效果。(新華網)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