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4-2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是加強和改進農村黨的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深受農村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歡迎。海林市結合本地實際,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的作用,努力把海林市打造成“北方食用菌強市”,促進農民致富增收。
利用遠程教學,傳播高新栽培技術
提高農民的收入,必須大力提高農民群眾的素質,培養出千千萬萬個“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新型農民。海林市以食用菌產業為重點,發揮遠程教育優勢,運用課件組織教學活動,定期組織農村黨員和群眾上網瀏覽,傳播先進的食用菌栽培技術,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致富能力。一年來,海林市采取遠程教學、專家講座、交流研討、實地培訓等方式,先后舉辦各類食用菌培訓班141場次,共培訓農民6284人次。食用菌種植戶在掌握了搭架發酵、一字切口等技術的基礎上,借鑒外地先進做法,大膽進行技術創新,先后創造了吊袋發酵、丁字切口等節本增效技術,為整體提升全市食用菌生產標準化水平,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持。目前,海林市已有12%的種植戶掌握了一級菌種培育技術,98%的種植戶掌握了二級菌種培育技術,有效節約了菌種培育成本,確保了食用菌的質量。
借鑒外地經驗,提升產業推進水平
海林市在利用遠程教育網推廣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更把學習先進的經驗作為重點,努力提升食用菌產業的水平。先后組織學習了徐州市官山鎮《“遠教+協會”造就蘑菇產業特色鎮》的“遠教+協會”經驗、123級菌種制作、黑木耳、滑菇等菌類標準化栽培技術、《北京市懷柔區長哨營鄉打造蘑菇之鄉》的“組織拉動”、“企業推動”、“能人帶動”模式等外地的先進經驗。通過學習和借鑒這些經驗做法,海林市食用菌協會會員已發展到1314人,遍布全市9個鄉鎮80多個村屯,并將遠程教育網與協會掛鉤,與“黨建致富鏈”、“黨員活動日”、“黨員服務承諾制”等活動掛鉤,形成了“遠教+協會”、“支部+協會+農戶”、“黨員+大戶+農戶”的產業推進模式;引資興建了振興山產品加工廠、三道河子鎮食用菌菌種廠,形成了“企業推動”的良好態勢;培育了曹鳳榮、宋常忠、張廣武等一大批產業能人,發揮能人的帶動作用,有效促進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2008年,全市僅栽培黑木耳、滑子磨、猴頭菇三項,人均增收1200元,比2007年增收160元,增幅為15.4%,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猴頭菇之鄉”。截止2009年2月中旬,全市食用菌種植總量已從2008年的3.28億萬袋發展到了3.87億萬袋,增幅18%,食用菌產業已呈現出了規范擴充、發展強勁、帶動力強、農民認可的良好態勢。
發揮信息傳遞功能,暢通產品銷售渠道
食用菌產品的銷售是食用菌產業的最終環節,也是農民群眾最關心的難點問題,而現代遠程教育作為農村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連接外面的橋梁,為食用菌產品開辟了一條通向市場的通道。海林市通過網上交流農產品信息,進一步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拓寬發家致富的路子,以此來帶動一批食用菌產業的“經濟人”。海林市致富明星—興家村村民蘇廣華從遠程教育網上受益匪淺,利用遠程教育網拓寬了食用菌銷售渠道,產品除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外,還遠銷北京、山西、河北、云南、貴州等20多個省市,供不應求;三道河子鎮工農村通過遠程教育網上提供的信息,黑木耳比當地林場每公斤多賣出2元,平均每個種植戶多收入2000多元;山市鎮西街村農民黨員成萬宏,通過遠程教學開闊了眼界,為了進一步拓展市場,他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成立了山市鎮流通領域經紀人協會,產品由粗放型向深加工邁進,產品遍布全國各地,在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浙江、云南等地建立了40多個穩定的黑木耳銷售網點,成為東北黑木耳第三大集散地。目前,遠程教育網已成為海林市廣大農民黨員和群眾致富增收的加油站,食用菌產業在遠程教育網的助推下蓬勃發展,不斷跨上新的更高的臺階。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