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5-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三化”引領2010年食用菌行業更快發展
本刊記者 戴新能
2009年,食用菌行業走過了希望、奮斗、收獲的歷程,由于產品價格在近幾年一直處在穩中有升的發展趨勢,產業得以快速發展。
近兩年來,受金融危機因素影響,個別行業市場出現階段性萎縮,而食用菌行業卻成為很多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吸引了一些投資者轉入食用菌行業,從菌種、機械設備、產品生產,到銷售、加工,甚至出口,都有新生的力量在不斷加入。尤其是一些基地縣和一些龍頭企業更是群策群力,從政策措施、設施建設、人才配備等方面強化食用菌產業的地位、作用,甚至有些主產基地把農業轉型的重擔壓在了一朵小蘑菇上了。如今,小蘑菇在農村經濟中成為一個大產業。一年來,食用菌也為主產地實現農民就地就業,發展綠色產業作出了應有貢獻。而加入食用菌行業的各種設備生產企業,更是良莠不齊,有些企業甚至就是一根焊條加一把鉗子就干上簡單的食用菌生產設備。
而行業聲音最為響亮的是2009年2月25日李樹萍會長在中國食用菌協會四屆四次會議上的講話:強調食用菌行業的發展,必須積極爭取地方各級政府的支持。在中央連續多年的一號文件下,各級政府也在關注這個微生物產業、朝陽產業,食用菌成為了農村經濟工作中的一個新亮點。2009年,各級領導紛紛踏訪食用菌生產大棚、基地,胡錦濤總書記2009年10月17日深入芳綠公司考察,又一次和食用菌科技工作者握手,號召大家要科技創新,全面提升食用菌產業的質量和效益,全力推動食用菌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一年中,還有各種會議、論壇,還有各級領導對行業的考察、視察,《食品安全法》也順利出臺了。一時間,產業和協會、政府靠得更近了,發展也更快了。千年蕈菌在中國爆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綠色農業、有機農業、食藥兩用農業、創匯農業,成為食用菌頭上的美麗光環。
縱觀近年菌業的發展,天時、地利、人和都已占有。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繁榮的景象?主要是“三化”引領著食用菌行業向前發展。
安全化撲面而來
食品安全問題由來以久,添加劑超標、農殘留物過量、以次充好等問題時有發生,給消費者的安全健康帶來了威脅,產業形象也受到了損害。尤其是一些國家的“綠色壁壘”,使我國的出口受到了嚴重影響。對于食品安全的問題,全國人們高度重視,不斷要求食品行業自律。眾望所歸,在《食品衛生法》的基礎上修訂,于2009年6月1日,國家正式出臺了《食品安全法》,這是我國食品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對我國的綠色產業發展、農業的發展和食品加工業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無害化是基礎。食品安全首先在于食品的無害化,即適量、合理使用添加劑,不使用或少使用農藥,變質產品嚴禁上市,過期食品堅決取締。而行業的發展更在于產品綠色、有機、營養,有機化才是產業發展的動力。在食用菌行業發展過程中,如何使庭院式的蘑菇栽培符合綠色健康的要求?筆者認為,一是在于環境,二是在于人的管理及道德素質、法律意識。而后一點是最重要的。只要具備了后一點,只要有較好的環境,就能生產出綠色、有機產品。而要大規模、周年性生產,則只有借助廠房,規范化、標準化規模生產。
工廠化躍然而上
近年來,由于食用菌餐飲的快速發展和群眾生活的提高,蘑菇消費日益增多,而且是越發達地區、國家,人均蘑菇消費水平越高。對于發展中的我國,蘑菇的消費潛力巨大。如何生產出足夠多、能出口的蘑菇是食用菌行業前進的方向;如何使我國蘑菇的性價比達到最優、最有競爭力,是我們行業迎頭趕上的關鍵。在借鑒國際先進的生產方式時,結合我國特有的各類優勢資源,一種適應我國國情的食用菌的工廠化生產漸成雛形。有人說,工廠化生產是現代集成技術工程應用,有人說工廠化生產就是要能實現周年出菇。現在,我國主要的模式有“灌南模式”“梁山模式”,以及抓兩頭、放中間的洋為中用模式。究竟哪種模式適合工廠化生產,筆者認為不同地域、不同條件,肯定會有不同要求,而且大生產式的工廠化生產肯定會取代手工作坊式生產。
而工廠化生產主要體現在要素的集約化、規模化、自動化上。而這些要素的程度決定工廠化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在工廠化生產躍然而上的今天,如何恰如其分做好這三個方面,是大有學問的。
合作化愈演愈烈
現在不是小農經濟時代,進入資本的大生產時期。不要說國際方面的“壁壘”,就是生產要素、流通領域、市場自律整合,都需要一個綜合抗衡的力量。各家自掃門前雪,最后大家都出不了門。政府、基地、協會、龍頭企業等召喚大家“抱團”,減少各自為戰,被各個擊破的命運,于是出現了一種新型組織——新時期合作化組織。近年來,合作化愈演愈烈。在食用菌行業主要有三種形式:“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協會+合作社+農戶”。
“公司+基地+農戶”,這種形式,一般為龍頭企業所采用。龍頭企業擁有足夠的資金、先進的技術,以及廣大市場的開拓能力。他們掌握最全面的市場信息,能夠準確引導菇民的種植方向。龍頭企業還可以把握好前期的生產管理,尤其是菌種的制作、生產和管理,把風險降低。而菇民可以在基地或自家種菇,只管理好菇的生產和采收,這樣便于把一個工藝做精,從而提高產品質量。這種方式適合大規模的公司運作,有強大的支配國內、甚至國際的作用。
“合作社+農戶”,這種形式適合小規模的生產組織。處于剛起步發展食用菌生產的地方,對市場、技術要求甚高,而還沒有龍頭企業來支持發展。只能通過整合自身的資源,成立合作社,以一個聲音來表達大家共同的要求。合作社一般由當地的能人、明白人組成,是我國小農經濟走向強大的主要方法,適合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格局。
“協會+合作社+農戶”,這種形式的主要特點是協會的參與,在我國,協會組織亦官亦民,能較好搭起民間與政府溝通的橋梁,政府也可以通過協會來了解群眾,幫助群眾,真正走群眾路線。而協會在專項資金扶助、產業發展、融資貸款等方面都能夠替產業說話。
“三化”運動,使2009年食用菌產業發展得有聲有色。筆者相信2010年,“三化”還會發揮更大作用。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