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5-0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棒”改“袋”的多重效益
——宣漢轉變木耳發展方式紀實
四川宣漢縣廠溪鄉雙山村4社村民李政偉發展了10多年的段木栽培黑木耳,在縣、鄉黨委、政府的引導下,2008底開始嘗試發展袋栽黑木耳1萬袋,2009年上半年便獲純利潤2萬余元。嘗到甜頭的他在2009年秋又發展了10萬多袋。近日,當記者見到李政偉時,他正帶領10多位村民忙碌著在田間采摘黑木耳,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宣漢縣,像李政偉一樣通過轉變黑木耳發展方式而迎來豐收的還有上千人,他們都高興地說:黑木耳發展由棒改袋,走上了科學發展之路。
林業部門疾呼
必須轉變木耳發展方式
近年來,宣漢縣委、縣政府把發展黑木耳作為一項重要支柱產業來抓,全縣20多個鄉鎮的上千農戶積極發展段木栽培黑木耳。尤其是該縣中河流域的廠溪、黃金、新華、石鐵等鄉鎮的農戶充分利用豐富的青杠林資源、水資源,僅2006年就發展黑木耳3000余畝2000萬段。
木耳種植鼓起了農民的腰包,但一個嚴峻的現實擺在了該縣林業部門面前:發展1畝段木栽培木耳就要耗費青杠木60立方米左右,全縣按5000畝的面積計算,一年就需要30萬立方米,而全縣的青杠樹資源僅有100余萬立方米。看到大片的青杠樹遭到無序砍伐,昔日的青山變成禿山,縣林業局負責人王正倫奔走疾呼:“必須轉變木耳發展方式,否則全縣青杠林資源將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對破壞生態環境的段木栽培黑木耳發展模式提出質疑,一份份提案、議案擺在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前面。
經過多番調研、考察,袋栽黑木耳發展模式進入了宣漢農業人的視野。據宣漢縣農作站站長李遠江介紹,袋栽黑木耳用料為木屑和玉米芯,其木屑取材非常廣泛,除了用青杠樹外,還可以用薪碳林,甚至樹枝都能應用,宣漢又是玉米種植大縣,玉米芯隨處可取。如果發展1畝袋裝黑木耳,僅需要10余方的木料。
2008年秋,《宣漢縣大力發展袋栽黑木耳的實施意見》出臺,黑木耳發展棒改袋之路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農戶坦言
發展袋栽黑木耳很劃算
發展袋栽黑木耳,要經過備料、裝袋、滅菌、接種、發菌、出耳管理等環節,其技術相對復雜。為了讓農戶掌握其技術要領,該縣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攻克技術難關。2008年9月,宣漢縣邀請專家在雙河鎮方斗村現代農業科技園示范種植袋栽黑木耳,并派出了近百位農民到浙江、福建等地學習取經。同時,該縣還通過“陽光培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勞務扶貧開發培訓”等項目,邀請專家向農民培訓袋裝黑木耳種植技術。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引導下,廣大農戶紛紛發展袋栽木耳,2009年秋,該縣發展袋栽黑木耳1000余畝700多萬袋。 僅廠溪鄉燕窩巖村,就有20多戶農民發展袋栽黑木耳,面積達100余畝。該村種植大戶葉紹榮向記者介紹,以前發展段木栽培黑木耳需要三年一個周期,一根段木的成本在5元左右,到豐收時毛收入有9元左右。如今袋栽黑木耳生長周期短,其成本只有2元左右,毛收入能達到5元左右。同時,木耳收獲后,田里又可以種植水稻,這比段木栽培木耳模式又多了一項收入,種植袋栽黑木耳很劃算。
多方聯動
做大做強袋栽黑木耳產業
隨著棒改袋的大面積推廣并獲得成功,增強了宣漢縣委、縣政府抓好黑木耳產業的信心。今年初,宣漢縣袋栽黑木耳發展規劃公布,今年該縣將建5000畝的袋栽黑木耳標準化生產基地,全縣發展黑木耳5000萬袋。
袋栽黑木耳產業的逐漸壯大,該縣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搞好銷售、深加工和技術研發問題。不久前,宣漢縣黑木耳協會掛牌成立,并積極引導、幫助種植戶成立了方斗木耳專業合作社,讓農民抱團闖市場,其木耳遠銷浙江、重慶、成都等地,產品供不應求。
發展黑木耳需要大量木材,宣漢縣堅持一手砍一手栽,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林業部門加大了木耳原料林建設力度,今年已在該縣的中河流域規劃實施了5000畝的木耳原料林基地建設。而水利部門也加大了黑木耳種植規劃區的水利設施建設與維修工作,保障生產用水安全。財政、金融等部門也加大了資金幫扶力度,給農戶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達州傳媒網/張崇耀 周本均)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