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5-1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最近,在金堂縣食用菌牽頭鄉鎮之一的趙家鎮翻山堰村采訪時,我們驚奇地發現,幾年前彌漫在空氣中的臭味沒有了,渾濁的河水變清了,大量隨意堆放在公路和溝渠邊的食用菌菌渣不見了,生產生活環境大為改善的村民們高興地說:“水變清了,臭味沒有了,土壤更肥了,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
于是,我們前往金堂縣農村發展局了解該縣處置食用菌菌渣的辦法和成效,發現他們綜合利用菌渣,走出了一條食用菌菌渣循環經濟之路。
金堂縣農村發展局長陳維表示:“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效益=更大的經濟效益。近年來,為貫徹落實省、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精神,圍繞將金堂建設成‘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東北明珠’目標,我們積極探索食用菌菌渣處置利用的有效方法與途徑,大力開展菌渣綜合利用工作,變害為利、變廢為寶、節本增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走出了一條食用菌菌渣循環經濟之路,解決了制約食用菌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他透露,金堂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菌渣的綜合利用工作,縣上成立了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擔任組長、縣農村發展局長任副組長、縣級各部門為成員的食用菌菌渣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對食用菌菌渣的綜合利用,在農業文明和生態文明之間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該縣農發局牽頭推廣綜合利用菌渣的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年綜合利用菌渣已達到90%以上,既變害為利,達到了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為全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趟出了一條新路徑,又變廢為寶,生產有機肥或飼料9萬噸,新增產值達1.1億元,從而解決了制約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實現了食用菌產業的經濟、環境與生態綜合效益。
據了解,金堂是我國食用菌行業十大主產基地縣,2009年全縣食用菌產量31.6萬噸,居全省第一位,名列全國前茅,行業總產值突破12億元大關。在集約化發展食用菌產業、消化了大量農作物秸稈的同時,金堂年產出食用菌下腳料(干菌渣)達10萬余噸。過去,由于菌渣PH值偏低,不能直接肥田,大量菌渣被隨意堆放在田間、公路兩旁或河流兩岸,造成交通堵塞和空氣、土壤、河水污染,制約了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建設,也難以實現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徹底轉變。因此,如何有效地綜合利用菌渣并解決其對農村的面源污染,同時突破制約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是歷屆金堂縣政府所思考的問題。
科研攻關變廢為寶
金堂縣農發局設立了專項科技攻關領導小組,在食用菌菌種選擇上,不斷淘汰需要木屑、鋸末粉的食用菌品種,在品種升級、技術創新、廢棄物利用等方面加強與省農科院、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合作,近幾年來已共同研發、推廣食用菌新品種30余個,并研究出了多項新技術,為菌渣綜合利用提供了較強的技術支撐,從而讓以前污染環境、令人討厭的菌渣也產生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菌渣腐熟還田技術:通過“堆放——潑施腐熟液(劑)——堆漚、發酵、腐熟轉化——初級生物有機肥”,再將腐熟菌渣(初級生物有機肥)施入農田中,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進而增加農作物產量。
菌渣生產腐氨生物有機肥技術:通過“除雜——粉碎——篩分——生物接種發酵——化驗——配料——造粒——烘干——計量包裝——成品入庫”等工藝流程,將食用菌渣轉化成高效生物有機肥成品。
還有菌渣生產飼料、轉化為清潔能源等技術,正在探索菌渣燃煤、沼氣發酵、氣化爐等專項技術。
市場運作引企入園
金堂縣主動走出去、請進來,引進加工企業進入全縣各鄉鎮食用菌園區,基本實現了“生產自動化、管理規范化,環境無污染”。
趙鎮食用菌園區引進了成都玉鳳肥料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年生產有機肥2萬噸的加工廠1座;清江鎮食用菌園區引進成都大地綠色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建年生產有機肥5萬噸的加工廠1座,配套建占地20畝的菌渣場堆1個;趙家鎮食用菌園區引進四川大祥百事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900萬元建年生產有機肥6萬噸的加工廠1座,配套建占地10畝的菌渣堆場1個。
循環經濟成效顯著
實踐證明,金堂縣大力推進食用菌菌渣循環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綜合實現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是城鄉環境有效改善。通過開展食用菌菌渣綜合利用,目前全縣90%以上的菌渣都得到有效處置,實現了“三個轉變”,即由過去一家一戶隨意亂扔亂堆轉變為集中統一堆放,由過去村組出錢請人運輸轉變為菌渣加工廠主動給錢拉運,由過去菌渣污染源轉變為有機肥料原料,全縣城鄉道路、主要河流菌渣污染現象徹底得到了消除,更加充分展現了一幅“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綠交相輝映,環境優美”的“天府水城”新畫卷。
二是產業鏈條不斷延展。通過構建“農作物秸稈→食用菌→加工食用菌產品→菌渣飼料→飼養業→有機肥料→農作物”等生態循環鏈,食用菌產業發展定位走向“低碳、生態、高效、循環”發展的道路,實現變害為利、變廢為寶、節本增益的目的,形成了“農作物秸稈栽培、食用菌集中規模種植、食用菌菌渣綜合利用”上中下游產業良性循環,推動了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
三是企農發展互利共贏。食用菌菌渣綜合利用后,堅定了食用菌生產大戶、業主種植食用菌的信心,2008—2010年,該縣食用菌種植規模都保持在9%以上的增長比例,有菇農近2萬戶、從業人員達12萬人;發展食用菌加工企業19家(其中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企業8家,獲得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企業5家,通過HACCP食品安全體系認證企業3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認證企業1家,有8個食用菌產品注冊商標),全國食用菌先進協會4個,四川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試點示范單位1個;食用菌菌渣加工企業尤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目前從事食用菌菌渣加工處理企業達6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00萬元,這些企業通過把食用菌菌渣作為生產有機肥或飼料的原料,年節約成本近500萬元,將過去“毫無經濟價值”的食用菌菌渣加工成了“香餑餑”,既解決了菇農無法處理菌渣的燃眉之急,又解決了當地農民就近充分就業的現實所需。近三年來,金堂縣6家菌渣加工企業常年吸引當地農民近200人從業,年務工收入達256萬元。
目前,金堂縣正在按照四川省優勢特色農業發展規劃和成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圍繞成都市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定位與長遠目標,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規范建設一流堆場、培育壯大加工企業、推廣運用菌渣產品,進一步加快食用菌菌渣循環經濟的發展,促進該縣食用菌產業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進而推動“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東北明珠”建設。(成都日報)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