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6-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此次發布的地方性標準規定了康縣黑木耳的地理標志產品原產地域范圍、術語、定義、要求、試驗方法、檢測規則、標志、包裝、運輸和儲存等。地理標志保護的范圍是康縣轄區陽壩鎮、銅錢鄉、兩河鎮、三河鄉、白楊鄉、岸門口鎮、店子鄉、迷壩鄉、大南峪鄉、城關鎮、豆壩鄉等11個主產區鄉(鎮)195個行政村,在該區域內生產的康縣黑木耳為法定意義上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康縣黑木耳”這一法定標識受國家保護,凡保護區外的黑木耳都不得使用“康縣黑木耳”標識。標準對感官指標、理化指標、衛生指標、肉眼觀察、鼻聞嘴嘗、手握耳聽等做出了具體規定。康縣是黑木耳之鄉、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中國綠色名縣、全國林果生產先進縣、全國黑木耳生產基地縣之一,食用菌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黑木耳、香菇、天麻、竹蓀等食用菌綠色食品。在眾多的食用菌資源中,康縣黑木耳早就享有盛譽,以肉厚、朵大、色澤好、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被確定為國家黑木耳質標。目前全縣共有優質耳林近51萬畝,其中,栓皮櫟17萬畝、麻櫟和銳齒櫟34萬畝。2009年產量可達13萬公斤以上,產值780萬元,產區僅此一項人均收入953元。康縣黑木耳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地方性標準的發布,對提高特色產品質量,保護資源與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發展地方經濟,促進產業調整,延伸產業鏈,增加就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