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7-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7月19日,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一塊山間田地里,幾位農民正在細心照料著綠油油的嫩草。他們告訴記者,這是福建農林大學從非洲引進的巨菌草,這種草將逐步代替棉籽殼,成為當地種植食用菌的原材料。
種植食用菌是大源村的支柱產業,全村160多戶人家,一半以上家庭種植竹蓀等食用菌,種兩三畝每年就收入幾萬元。
這次洪災中,大源村災情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3630余萬元。食用菌業幾乎受到毀滅性的打擊:3000余平方米的菇房被徹底沖毀、1套價值20余萬元的食用菌生產設備和30萬袋茶樹菇被洪水沖走,30余畝竹蓀被沖毀。
災后重建擺在眼前,當地黨委政府首先想到盡快讓“短、平、快”的食用菌業恢復生產。
7月1日,省里召開爭先創優座談會,新橋鄉黨委書記江太生在會上說到災情,省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林占熺教授一聽,就提出用他引進的巨菌草幫助大源食用菌業復蘇。
原來,林占熺教授1983年從非洲引進巨菌草。經過20多年的培育,這種高產優質草種,已成為食用菌栽培的原材料和家禽、家畜飼料。巨菌草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用途廣、收益快,特別是能在被洪水沖刷難以復耕的沙石地生長。
林教授與江太生一拍即合。次日,林教授就趕到泰寧新橋鄉實地勘察,與縣農辦、鄉干部一同制定了災后生產自救的方案。
7月6日,林教授派所里的高級農藝師曾維源,帶著首批4萬根巨菌草種和150公斤的竹蓀菌種到了新橋大源村,指導村民試種。
曾維源介紹說:“巨菌草生命力非常頑強,它在被洪水沖過的沙石地里照樣可以生長,種下生長20天左右,就能拿來喂鵝,長半年就可以收割,作為竹蓀種植的原料。”
大源村四面環山,耕地少,田地種了竹蓀等菌類后幾年之內都不能再種,這次受災,能種菌的地更少了。過去村民從外面購買棉籽殼、竹屑等種菇,為了節約成本,用料總是掂了又掂,量少了,種植面積也少,產量自然不高。
而省里的專家說,巨菌草種植一畝成本只要400元,價格便宜、產量高,種上一次可以連續收割幾十年。村民不必再為原材料發愁了。
曾維源說:“巨菌草種植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竹山里面種,另一種是放在室內搭層種,搭5層、7層,種完一年全部清掉,第二年照樣可以種。”
在科技人員指導下,大源村及附近村莊村民最近都在試種巨菌草。食用菌種植大戶小楊一口氣種了60畝。他說,菌草一年可以割兩季,除了種菇,還可以養牛、養鵝、養兔子、養魚。
科技人員考察發現當地的蘆葦等很多野草也可以利用起來種植食用菌。
菌草種植是升級食用菌龍頭產業的好機會。泰寧縣有關方面也行動起來。
據介紹,縣里一方面繼續扶持益村菌業等5家設施化栽培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并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周邊農戶發展食用菌;一方面,打算推廣“菌草——煙——稻”高產高效栽培示范片1000畝,建設500平方米的菌草粉加工廠2個,制定菌草種植、菌種挑選、生產管理、產品加工、銷售等環節質量標準;同時組建縣、鄉兩級菌草菌業發展專家技術攻關隊,安排農技員入住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傳授新經驗,開展食用菌技術培訓;推廣工廠化栽培、立體栽培等技術,配套推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讓泰寧食菌業盡快恢復,上個新臺階。
目前,全縣已建立食用菌發展示范區(點)15個,預計全縣全年可產食用菌1.2萬噸,產值突破1億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