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7-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盛夏的青海玉樹,正是采挖冬蟲夏草的好時節。然而蟲草市場價格從去年4月底5.2萬元/公斤左右一路飆升到今年5月份10.5萬元的歷史最高價后,目前開始進入下行通道,市場交易價格降幅達到30%左右。
在青海和西藏部分主產區,蟲草收入占了農牧民收入的70%左右,價格的波動牽動了農牧民的心。但最讓農牧民揪心的其實并不是價格的波動,蟲草的枯竭成了農牧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過度采集和全球變暖,部分地區資源量銳減
冬蟲夏草是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的一種珍貴物種,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我國冬蟲夏草資源分布在青、藏、川、甘、滇5省(區)。其中,青、藏兩省區采集量占全國總采集量的80%以上。
近些年,產區農牧民普遍反映,采集蟲草越來越難。上世紀90年代初,產區農牧民每人每天可采集數百根冬蟲夏草,而現在最多也就幾十根,有的地方甚至一天也采不到一根。
據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在冬蟲夏草研究基地的多年觀察,青藏高原蟲草資源量近幾十年大幅減少,部分破壞嚴重地區資源量不足30年前的1%至3%。
過度采集是冬蟲夏草資源量猛降的主要原因。30年前,每公斤蟲草的價格只有200元左右,而現在即使在產地也高達10萬元左右,飆升幾百倍。受利益驅動,冬蟲夏草的采集量在持續上升。30年前,我國蟲草采集量每年僅有幾噸,而目前的采集量已經達到了近200噸。現在每到采集季節,數十萬農牧民涌入產地,將所有發現的冬蟲夏草全部采光。這使得產區的土壤結構、水資源情況和植被遭受破壞,影響了蝙蝠蛾幼蟲的生存條件和食物來源,致使蟲源衰退。同時,也導致菌源大幅下降。
此外,隨著全球變暖,雪線上抬,使僅能在高寒條件下繁衍的蟲草適宜生長環境逐漸縮小,蟲草物種資源受到嚴重威脅。
資源儲量不清,蟲草市場缺乏有效監管
實際上,早在1999年我國就將冬蟲夏草確定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2000年國務院發布的相關文件中,也明確規定嚴格管理冬蟲夏草采集、銷售和收購工作。但實際執行中,蟲草資源的管理仍面臨重重困難。
首先,資源儲量不清,導致采集計劃不科學,合理的采集時間難確定,限采措施針對性不強。冬蟲夏草生長環境特殊,資源調查難度大。現行統計的數據基本是通過交易渠道獲得的粗略數據,而目前交易渠道本身就非常不規范,大量的蟲草都是通過私人交易,無票據可查。
其次,蟲草市場缺乏有效監管,是目前市場混亂、資源亂采濫挖最主要的原因。“蟲草的市場價格越高,掠奪性開采就會越嚴重;由于蟲草資源日益稀缺,價格又會不斷飆升,這種價格畸高最終導致供給與需求難以平衡,形成惡性循環。”青海省社科院一位專家說。
最后,對冬蟲夏草資源狀況、有效成分和人工培育等的科研投入不足,研究力量分散,方向單一,也是影響蟲草可持續利用的原因。
據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測算,目前冬蟲夏草及其開發產品的年產值約在1000億元左右。合理地保護和規劃利用冬蟲夏草資源,對蟲草業的可持續發展,增加產地農牧民收入等都有深遠的影響。
科學保護,時不我待
冬蟲夏草雖然兼有蟲和草的外形,卻屬菌藻類生物。從冬蟲夏草的形成過程來看,就是蝙蝠科許多種別的蝙蝠蛾為繁衍后代,產卵于土壤中,卵孵化成幼蟲。有一種孢子,會經過水而滲透到地下,專門找蝙蝠蛾的幼蟲寄生,稱為蟲草真菌。菌絲成長時,幼蟲也隨著長大,直到菌絲繁殖至充滿蟲體,幼蟲就會死亡,此時正好是冬天,就是所謂的冬蟲。而當氣溫回升后,菌絲體就會從冬蟲的頭部慢慢萌發,長出像草一般的真菌子座,稱為夏草。在真菌子座的頭部含有子囊,子囊內藏有孢子。當子囊成熟時,孢子會散出,再次尋找蝙蝠蛾的幼蟲作為寄主,這就是冬蟲夏草的循環。
專家介紹,冬蟲夏草是可再生資源,它的蘊藏量受多種因素影響。保證蟲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需具備3個條件:一是氣候條件,二是菌源充足,三是生態環境穩定。雖然有全球變暖的不利因素,但只要盡快改變過度采集、不科學采集的狀況,冬蟲夏草資源就有可能得到很快恢復。
據悉,冬蟲夏草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已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摸清資源狀況,全面統籌規劃;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監督管理;加強宣傳教育,追求長遠利益;加強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等。只要正確處理好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冬蟲夏草一定會把“根”留住,永遠造福人類。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