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7-2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北京地區種植雙孢菇,9月-11月和次年4月~5月為出菇期。雙孢菇的出菇管理可分為秋菇、越冬菇及春菇3個不同時期,其中秋菇占總產的70%以上,應作為管理的重點。目前正值秋季出菇管理的關鍵,生產上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
1、水分管理:關鍵要控制好用水量。用水恰當,菌絲生長旺盛,子實體發生多,出菇潮次增加。用水過多,會造成菌絲萎縮,蘑菇子實體出現“銹斑”、“紅根”等。用水不足,則子實體不飽滿或表面有鱗片。一般秋菇前期每潮菇長到黃豆大小時,噴一次重水,以供應下一潮菇所需要的水分。采菇前后不要立即噴水,以免影響菇體質量和下一潮菇的形成。秋菇后期,氣溫下降,出菇量減少,噴水量應減少,一般為0.5公斤/平方米左右。噴水最好在夜間或早晚進行。
2、溫度管理:出菇期菇棚溫度應保持在18℃-20℃,較低溫度下蘑菇子實體肥厚,不易開傘,品質較好。秋菇前期,當棚溫高于18℃時,可采取夜間通風、棚四周噴水、加厚遮陽層等措施降低棚溫。秋菇后期,當棚溫在12℃以下時,可采取中午通風、夜間加厚草苫、用黑白雙層膜等措施提高棚溫。
3、通風管理:雙孢菇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呼吸作用更為旺盛,排出的二氧化碳多,耗氧量大,因此出菇后菇房內必須做好通風換氣工作。尤其在早秋,氣溫偏高,通風不好會導致子實體發育不良。菇棚門窗掛草簾,并在草簾上噴水,這樣在進行通風的同時也能保持棚內的濕度,還可以避免熱風直接吹到菇床上。秋菇后期氣溫較低,出菇少,可減少通風量,以保溫為主,防止開傘。菇房通風應在夜間或雨天進行。
4、采后管理:每次采菇后,應及時用鑷子挑除床面干癟、變黃的老根和死菇,以防霉變引發病蟲害。每次挑根后,及時補土,以避免噴水后小穴內積水,影響菌絲生長。菌床經過一段時間的出菇后,營養物質不斷消耗,菇形變小,必須結合噴水噴施2%石灰水和追肥。常用追肥有三種:①2-5%工業粗制葡萄糖或砂糖;②0.02%酵母粉液;③0.5%尿素、磷酸二氫鉀等。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