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8-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不是蝴蝶是木耳。”等走進黃泥河鎮雙泉村王義華的木耳大田中,記者才恍然大悟。王義華今年種植了20萬袋(椴)黑木耳。把一斤多鋸末用塑料薄膜包裹成圓柱狀即為一袋(椴),將菌種注入,木耳便在鋸末中生長,發芽冒出,嵌滿白色的塑料外皮,一袋(椴)可凈賺1元錢,20萬袋(椴)就是20萬元!
黑木耳成了農民的搖錢樹!雙泉村全村256戶、876人,黑木耳發展到2500萬袋(椴),本村人根本忙不過來,便雇周邊的農民甚至林業工人來采摘木耳,一個工一天支出70元也合算。村支書牟善玉說:“我們2000年以前種糧食,收入沒有這么高,2000年退耕還林政策推行以來,種莊稼少了,種黑木耳反倒富了。”
農民富了,紛紛在黃泥河鎮乃至敦化市買商品房,小小的黃泥河鎮高樓片片,一派繁榮。鎮黨委書記毛廷興樂呵呵地說:“俺們敦化農民有個順口溜:蘇杭二州,比不上俺黃泥河和大石頭(鎮)。”
在整個敦化市,食用菌總規模發展到3.84億袋(椴),實現產值7.68億元,主要以地栽木耳為主,此外還有耳木、靈芝、白靈菇、榆黃蘑、香菇等其他菌類,成為農民致富的第一產業。
“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州農委特產處處長郭篤宏將栽培黑木耳的優點概括為“三不”,他說:“延邊州發展食用菌產業具有氣候、資源、技術和群眾基礎等優勢,在龍頭加工企業的輻射帶動下,全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延邊州僅黑木耳一項,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
目前黑木耳產業發展產生的一個問題是用完后的鋸末如何處理,鋸末只能用一次,腐爛又非常慢,無法埋進地里作肥料。王義華說,他的鋸末用完后有人收購去壓制成木炭,供應城鎮燒烤店用,30來個椴可以賣2元錢。據了解,還有些農民將廢鋸末集中在一個地窖中,冬天點著后通過煙道連通到炕下取暖用。汪清縣還正在謀劃著上馬廢鋸末生物質發電項目。
下一步,延邊將改進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方式,重點推廣無根單片黑木耳栽培技術和大棚吊袋栽培模式,進一步提高木耳質量,擴大生產規模,預計2010年全年食用菌生產規模將達到8億袋(椴)。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