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9-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從贛州城區出發,沿著蜿蜒的水泥公路,驅車半小時,便來到了位于峰山腳下的章貢區沙石鎮火燃村。
藍天白云下,青山綠水間,一幢幢樓房錯落有致,一個個大棚宛如一條條橫臥的巨龍,一陣陣清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這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蘑菇村”。
“我們村有耕地1346畝,現在大部分都種上了蘑菇,比起原來種水稻,劃算多了!”得知我們的來意,43歲的村黨支書李志榮春風滿面地介紹,“村里有13個村民小組,1632人,一半以上的人都懂得種蘑菇了。”
李志榮告訴記者,前幾年,這里是窮鄉僻壤,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村里沒什么生氣。如今,不少大學生也慕名前來村里就業創業,村里人氣財氣都很旺了。原來,從2007年開始,沙石鎮在村里建立了農村黨員創業孵化基地,充分利用當地晝夜溫差較大的氣候優勢,通過能人帶動和相關部門的指導,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
在李志榮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離村委會兩百米左右的贛州興萬家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在邊遠的峰山腳下,能有一個設備這么先進的公司:溫控菇房、常溫菇棚、智能化控制車間、全自動包裝車間……頗具現代氣息的各種設備讓人應接不暇。公司經理黃振山介紹說:“我們準備進一步擴大規模,計劃投資500萬元,現在一天只能生產金針菇2500公斤左右,主要銷往贛州中心城區的賓館、酒家和超市,供不應求,很多周邊縣市和地區要貨我們都供應不了,只有忍痛割愛?!?/P>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火燃村食用菌基地采取“基地+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了工廠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和市場化運作。全村目前流轉土地400多畝,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戶可以按每年每畝地600元的標準拿到租金,還可以到食用菌企業去上班,每月從企業領取1000余元的工資。在興萬家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務工的農民李梅英說:“如果算上勞動力成本,我們自己種地不但賺不到錢,搞不好還要賠本。自從把土地流轉出去,我們有了固定租金,還能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這比出去務工還好呢?!?/P>
為扶持農業產業做大做強,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章貢區今年出臺了一系列獎勵補助辦法。如對新建食用菌竹木大棚10畝以上的種植戶,每畝給予一次性設施補助500元;對新增且規模達到年產100萬袋至200萬袋的食用菌生產大戶,一次性給予1萬元獎勵;對新增且規模達到年產200萬袋以上的食用菌生產大戶,一次性給予2萬元獎勵。
村民郭學貴原來是火燃村郭屋組的一名普通農民,2006年到廣東務工學到食用菌的栽培技術,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鼓勵下,2008年9月,郭氏三兄弟投資180萬元聯合創辦華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廠房占地面積20多畝,采取工廠化生產管理模式,年產鮮菇300余噸,產品暢銷贛南各縣(市),遠銷廣州、深圳、上海等地。龍頭企業帶動周邊更多農戶走食用菌生產發展道路,形成食用菌加工企業連著基地、基地帶動農戶的生產發展模式。
說起種菇給村里帶來的變化,村民們有說不完的話:青壯年在家門口就業,可以照顧老小,免去昔日奔波之苦;每逢節日,76歲的五保戶、殘疾人劉啟煌都能得到村里的慰問金,特困戶解決了后顧之憂;考取江西理工大學的劉占波同學領取了公司給予的助學金2000元,農村學生不再因貧困而失學,學習更有動力……
真是種“菇”富了一村人。20出頭的大學生黃敬平向我們算了一筆賬:按照現在每個普工每月1200元計算,村里一家一個剩余勞動力實現蘑菇基地就業,一年家庭可增加收入1.4萬多元,2010年全村實現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