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0-0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9月25日,中秋佳節之后的第一個工作日,省委書記栗戰書率隊深入喀斯特深山區、石山區的長順縣長寨鎮竹子托村調研。在現場總結長順縣因地制宜開發扶貧的成功實踐時,栗戰書要求把石漠化綜合治理與發展山區林、草、畜、禽、藥、菜、果等結合起來,抓“多彩農業”,促扶貧開發。
抓“多彩農業”,促扶貧開發。言簡意賅、擲地有聲,充分肯定了近年來貴州干部群眾因地制宜扶貧開發的成功實踐,也對進一步加快喀斯特山區農民脫貧致富一語破的。
直面現實,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喀斯特巖溶出露面積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2%,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域已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導致山區土地貧瘠、耕地破碎、耕作條件極差。莽莽大山給貴州的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帶來諸多困難,無疑是影響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制約因素。然而,事物總是存在正反兩個方面的影響。貴州是大山的海洋,特殊的立體地貌蘊含豐富的山地資源,低緯度、高海拔、降水充沛、雨熱同季,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多樣性、生物多樣性、資源多樣性,也造就了貴州喀斯特山區獨特、寶貴、難得的立體生態環境,適合優質特色農產品、畜禽、藥材等的生產,可以充分利用季節差、地域差、氣溫差來發展多樣性的農、牧、漁、藥、茶、果、蔬等產業,莽莽大山無疑又成了貴州農民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面對蒼山如海、貧困落后的深山區、石山區,如何把制約發展的莽莽大山轉化為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聚寶盆”,已成為我省促進農民增收和解決農民貧困問題的關鍵。由此,近年來全省農村開展起因地制宜、開發扶貧的探索實踐。
在這一可歌可泣的實踐中,長順縣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取得了栗戰書書記總結的抓“多彩農業”、促扶貧開發的可喜成績。近三年來,正視縣域內喀斯特面積占93.9%、石漠化面積占77.9%的嚴酷山區環境,長順縣按照“資源大整合,項目大集中,社會大參與,群眾大發動”的連片開發思路,堅持“石漠化治理、水利生態建設、產業打造”三措并舉,扎實抓好草地生態畜牧業的發展,實行退耕還林還草、種草養羊(鵝)、林下養綠殼蛋雞、草地上套種核桃等,在喀斯特山區極為有限的土地上,積極探索“一品為主、多品共融、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山區農業發展模式。
經過全縣上下的艱苦努力,長順縣已連片種植人工牧草2.4萬畝,發展草地生態養羊和林下養雞(鵝)農戶1600戶(場),羊存欄8.8萬只,綠殼蛋雞20萬只,鵝5.1萬只,種植核桃2萬畝,形成環線120公里的喀斯特山區扶貧開發產業帶,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農產品加工基地創新縣,其威遠-長寨農產品加工示范區成為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由此,全省山地農業扶貧開發工作現場會于2010年9月26日在長順縣召開,將全縣人民探索“多彩農業”的成功實踐供全省借鑒。放眼今日長順,諸多蒼茫大山舊貌換新顏,一處處潔白的蘑菇、紅得耀眼的蘋果、金黃色的烤煙、綠影婆娑的核桃樹,再加上數也數不清的黑山羊、五彩紛呈的雞和鵝……“多彩農業”的五顏六色躍然流動在長順青山綠草之間。
回顧抓“多彩農業”、促扶貧開發的成功實踐,蒼茫大山確實是貴州農民增收的潛力所在: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果則果、宜茶則茶、宜藥則藥……通過“多彩農業”實現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希望。
展望抓“多彩農業”、促扶貧開發的未來,栗戰書書記提出了必須把“多彩農業”規模做大的要求。實踐表明,只有把構成“多彩農業”的農、牧、漁、藥、茶、果、蔬等諸多產業的規模做大,才能降低山區農民生產經營的投入成本,才能通過做大規模尋求國家的進一步扶持,也才能擴大銷售渠道、贏得市場份額、求得價格優勢、獲得更大收益,才能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說到底,“多彩農業”,農業多彩!只有不斷做大“多彩農業”的每一筆濃墨重彩,形成帶、形成片、形成面、形成規模,才有可能深加工、產業化,做出品牌、形成優勢,開發扶貧、致富農民,實現全省農業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發展。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