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0-1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村民正在清理江邊木耳廢渣上的塑料袋
網友報料:彭山縣岷江畔木耳廢料包堆積如山污染嚴重
岷江畔,用白色塑料袋包裹著的廢料包堆積如山,散發著陣陣惡臭。這是彭山縣青龍鎮先鋒村10組的人們3年來必須忍受的事情。
這些廢料包,都是當地發展木耳產業用過的木耳養料包。種植大棚木耳,在彭山縣青龍鎮先鋒村已有22年歷史,也是青龍鎮農業的支柱產業。木耳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但如何處理種植木耳的廢料包卻成為難題。
10月7日,有人將岷江中漂浮的廢料包拍了照片,傳上網絡。10月8日,鎮政府開會,決定先將河道里的廢料包清理,再爭取設置一個專門清運廢料包的機構。
江畔廢料堆積如山
10月8日下午2時許,彭山縣青龍鎮先鋒村10組的岷江畔,茍麗(化名)和母親張瓊(化名)不斷抖動木耳廢料包,將包裹廢料的白色塑料袋抽出。塑料袋累積到10余個后,將其打成結,堆入一個大竹簍里。她們周圍,堆積如山的廢料包,散發出陣陣惡臭。兩人清理塑料袋一是為了賣錢,二為清理衛生。
為了不讓人把廢料袋倒進岷江或者棄在河道,最初,村民站在路口,不允許車輛通行。駕駛員們繞道而行,趁其不備再將車開進河道傾倒。后來,村民們找來一些石頭,堆在路口,對方干脆找來鏟車……
22年廢料處理困難
踏入先鋒村,隨處可見蓋著茅草的木耳棚。
青龍鎮木耳協會會長周大慶是該鎮種植木耳第一人,今年是他種植木耳的第22個年頭。在他的帶動下,青龍鎮的木耳規模已擴張到了2400萬袋,產值逾億元。周大慶坦言,的確有村民直接將廢料倒岷江。
周大慶說,種木耳的養料包由棉殼、玉米粉、鋸末和磷肥等成分構成,每個重約2.3斤。種植初期,由于規模不大,產生的廢料包數量不多,就堆在田間地頭當農家肥。
2000年以來,隨著木耳種植規模擴張,產生的廢料越來越多,如何處理廢料成了難題。
水質監測出鐵超標
河道管理處防汛辦公室主任張明哲說,青龍鎮段屬于南河,南河與府河在彭山縣江口鎮交匯合成岷江,再流向眉山、樂山等地。作為岷江上游的南河,一旦水質受到污染,勢必會影響下游的水質。去年,彭山縣水利局就曾處理過青龍鎮傾倒廢料包一事。
彭山縣環保局副局長李里透露,9月29日,環保局曾從青龍鎮河段的水中監測出鐵超標。至于這個結果與廢料包是否存在直接聯系,她認為還不好說。
李里說,現在農家肥用得少,確實減少了廢料包的出路。按照屬地管理的機制,出了問題后,環保局只能督促青龍鎮政府將其清運走,或者環保局牽頭組織幾個相關單位開會,爭取尋找到解決辦法。
將設專門清運機構
青龍鎮鎮長王佑澤認為,青龍鎮屬于工業鎮,種植木耳是當地農業最支柱的產業。記者在采訪時,有村民提出早日建好生物發電廠,廢料包就可以用于發電。但王佑澤說,發電廠建好后,能否用得上廢料包,還要看發電廠是否需求。
10月8日,鎮政府召集了木業協會會長、先鋒村的村支部書記等人開會。會上初步提出,先由村委會將河道里的廢料包清理干凈,再爭取設置一個專門清運廢料包的機構。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