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0-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去新和縣采訪,聽說依其艾日克鄉喀拉塔什村有個香菇種植大王戶,叫周青偉,他被村民親切地稱為“香菇王”,短短四個多月,他的香菇種植面積就翻了好幾番,銷售市場遍布南疆各地。
7月10日,記者來到喀拉塔什村溫室大棚基地周青偉家的溫室里,看到他身穿白大褂,正在給培育香菇的塑料袋子用水管灑水。他說“目前氣溫比較高,這時候可以說生長比較活躍,因為香菇對溫度是很敏感的,溫度一高這產量就上來了。我現在擁有5座香菇大棚,眼下隨著氣溫的不斷回升,正是香菇生長的大好時節,從2月份我就一直在大棚里忙碌。”
周青偉告訴記者,他去年溫室大棚種的是常規蔬菜,今年初,縣里的河南援疆干部從內地香菇基地引進了一種香菇新品種,因為他發現香菇的市場很大,就率先在村里種起了香菇,并開始對香菇產生了興趣。
起初,村里的菜農不敢嘗試,怕香菇種不好,一年的光景就白白浪費了。但周青偉不怕,經過四處的考察取經和鄉里的幫助下,他一口氣種植了5座溫室大棚的香菇。而理論與實踐是有差距的,剛開始的第一個月,他并沒有從香菇種植中得到利潤,反而賠了錢。不服輸的他于是查閱大量資料,自己搞起了技術實驗。3月低,他自己搞了一項香菇“深呼吸”實驗,結果產量一下翻了好幾番,效益也越來越好,香菇溫室大棚也從一個發展到了五個。
周青偉首先對袋料配方進行優選,規范了生產程序,實行標準化生產。這樣產出的香菇不僅柄短、肉厚,菇形完整,而且口感、色澤好。
經過實踐,周青偉總結出了食用菌袋料種植省工、省時、省錢的五大改進技術:一改小灶為大灶,由原來的能容納500袋左右的小灶改為容納料袋2000袋的大灶;二改小袋為大袋,既減少料袋用量,又加快裝袋進程;三改套袋封口為礦蠟封口,每個料袋可節省1個套袋的成本;四改接種箱接種為大棚接種,原來5個人4天的工作現在只需4小時,減少了工序,提高了效率;五改半地下覆土栽培為地下地上立體栽培,充分利用空間,減少占地面積。通過生產技術的改進創新,每袋可節約成本0.3元左右,同時使食用菌效益進一步提升。
在成功地實施技術改進后,周青偉如今已經收獲了2噸的第一茬香菇,每公斤按目前市場價格14元計算,他現在已收入了28000元。他預計,今年5座香菇溫室大棚可以產香菇30噸左右,純收入達到25萬元以上。
周青偉說“看著自己香菇越種越好,我想讓全村人一起富起來,這最起碼得讓他們認可了種植香菇的效益后,他們才能效仿,這樣全村人致富的日子也就到來了。” “目前,我們全鄉有2600畝溫室大棚,平時種植常規蔬菜,一年下來,一座溫室大棚也就收入1.5萬元左右,如果種植香菇一座溫室大棚可以收入8萬元左右,這樣菜農的收入就翻了近8倍。今后,我們還將成立第一家香菇合作社,形成協會連農戶、農戶建產業的產業鏈,切實讓農民都富起來……”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鄉黨委副書記馬忠強說。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