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0-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猴頭菇,又叫猴頭菌,刺猬菌,花菜菌或山伏菌等,原是一種深藏于密林中的珍貴食用菌。子實體圓而厚,常懸于樹干上,布滿針狀菌刺,形狀極似猴子的頭,故而得名。猴頭菇肉嫩味香,鮮美可口,其色、味、香均屬上乘。猴頭菌作為一種大型真菌,素有“山珍”之稱,它含有16種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具有生長周期一般以9-11月生產為宜。
合理選材 科學配方
栽培猴頭菇的原料極為廣泛,如棉籽殼、木屑、玉米芯、豆秸、野草、酒糟等,適量加入麩皮、玉米粉等輔助原料,以適當的比例配合后,猴頭菇能良好生長。若在這些培養料中加入少量的磷、鉀、鎂等礦物質,生長會更好。各地可根據當地的取材優勢,選擇經濟配方:⑴木屑78%、米糠或麥麩 20%、白糖和石膏各1%。⑵棉籽殼90%、石膏和白糖各1%。⑶玉米芯或豆秸粉80%、麥麩18%和白糖各1%。上述配方任選一種,充分混合,使含水量達60%。PH值為4-6。注意:選用的材料要新鮮、無霉變、無蟲蛀;拌料要均勻;裝料要迅速,盡量在最短時間內進入滅菌處理階段。
選擇適宜的栽培季節
根據猴頭菌的生物學特性,其菌絲體生長適溫為25℃左右,養菌時間為30-40天。子實體的適宜生長溫度為16-20℃。栽培一次,可收3茬,約需2個月。
出菇管理
菌絲體長到一半以上時,就陸續出現子實體,此時應及時進行出菇管理。出菇期內,要著眼于創造適合于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條件,協調好溫、濕、光、氣之間的關系。
開口:子實體培養時必須要有出菇的口子。瓶栽猴頭菇,拔去棉塞或去掉牛皮紙在封口塑料薄膜中央開一直徑2厘米的圓孔即可。袋栽猴頭菇,去掉頸圈內的棉塞或揭去接種穴上的膠布,袋上用塑料薄膜覆蓋,每2-3天將薄膜掀動一次,促使菇蕾形成。當菇蕾直徑2-3厘米時,揭去薄膜。
控溫調濕:菇房溫度應保持在12-20℃之間,以18℃左右最為適宜,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0%,每天用噴霧器向室內噴水3-4次。高溫時,要采取必要的降溫措施,如頂部覆蓋、通風換氣,增加噴水等;低溫時,要加強增溫保溫措施。
適量通風:猴頭菇子實體生長要求有新鮮的空氣,通風良好,子實體個大、質緊,色白,生長快,產量高,菌刺長短適中,商品性好。否則,產量低,甚至會出現畸形。因此,應注意菇房的通風換氣,每天定時打開通氣口,高溫時,多在早晚通風,每次30分鐘左右;低溫時,可在中午通風,經常保持菇房的空氣新鮮。
光照:猴頭菇子實體雖然能在黑暗條件下形成,但常會出現畸形菇。而且強光也不利于子實體的形成。一般以光照200-300勒克斯為宜。一般菇房有一定的散射光即可。
采 收
猴頭菇要在子實體完全成熟前采收。標準是:子實體大小基本長足,堅實,孢子還未散發,菌刺1-1.5厘米長即可采收。過晚采收,則肉質松、苦味重,不利加工,而且,影響下一批菇的形成。采收時,一手壓住培養料,另一手將子實體輕輕拔下或用小刀割取。
采收后,及時清理料面,輕輕搔一下菌,讓菌絲體復壯。在適宜條件下,過15-20天就會陸續出現二潮菇。一般可采收2-3次。從接種到采收結束大約需3個月.采收后保鮮不可超過12小時,少量可鮮銷,量大可曬干,也可在60℃下烘干,再用雙層塑料袋密封貯藏。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