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0-3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中山大學青藏高原特色資源科學工作站的冬蟲夏草研究獲得重大進展。“育種大棚和全天候牧蟲工程試驗地內蝠蛾幼蟲最高密度達每平方米211頭,釋放蝠蛾成蟲后的孕育工程試驗地內冬蟲夏草密度達每平方米11株。”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有害生物控制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劉昕教授日前透露說。
為提高青藏高原冬蟲夏草的可持續利用,2006年8月,我國第一個位于高海拔地區的現代化科研基地“中山大學青藏高原特色資源科學工作站”在西藏林芝地區海拔4156米的高寒地帶成立。科學站開展了冬蟲夏草適生地氣象、土壤、植物、微生物、昆蟲群落、冬蟲夏草菌的生物學等多學科的研究,已取得10多項重大突破,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2項。其中育種大棚和全天候牧蟲工程試驗地內蝠蛾幼蟲最高密度達每平方米211頭,并開始收獲大量蟲卵。全天候圍欄式冬蟲夏草孕育工程顯著提高了冬蟲夏草的產量,釋放蝠蛾成蟲后的孕育工程試驗地內冬蟲夏草密度達每平方米11株。
據悉,今年9月,科學工作站有關冬蟲夏草研究的兩個課題被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二五”重大項目。目前,科學站第二期工程建設已全面鋪開,正在建立10座300平方米的工程大棚,在海拔4800米的高寒草甸建立了100畝冬蟲夏草資源可持續利用孕育工程關鍵技術大型示范基地。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