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1-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今年我們引進了蘑菇新品種——黑平菇,技術簡單、原料低廉,鄉親們的種植積極性高著哩!”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增水高興地對記者說。
去年,西里村村北100余畝的蘑菇大棚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收益,讓鄉親們的腰包鼓了起來。對此,西里村“兩委”瞄準機遇,通過積極爭取有關單位支持,今年,又在村南規劃了200畝地發展蘑菇大棚,讓更多的鄉親走上富裕路。
方寸小蘑菇,育出大產業。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蘑菇產業,今年初,興安鎮政府和西里村“兩委”班子進一步創新思路,從資金、技術等方面多渠道進行扶植。“今年以來,鎮政府先后4次組織我們種植戶到保定、邯鄲、山東壽光等地參觀學習,還按照每個大棚5萬元的標準,在農村信用社幫我們跑來了500萬元的小額貸款,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村里也多方籌措資金,為種植基地鋪設了1000米防滲管道,投資4000元架設了2000多米的電力線路,并在俺村村委會專門設立了培訓室,定期為大家播放技術光盤……”談起鎮、村領導給予的幫助,正在用堆翻機拌菇料的種植戶米國民滿懷感激。
在現場,記者看到一臺大型粉碎機正在緊張作業,旁邊堆積如山的玉米芯不一會兒就變成顆粒均勻的料堆,難道這也是培育蘑菇的材料?
“對,這就是我們種植蘑菇的原料!”該村蘑菇協會會長兼技術員張國江笑著向記者揭開了謎底,“今年,通過到外地學習,我們現在種植的新品種——黑平菇用粉碎了的玉米芯做原料,拌上少量菌種,通過發酵就可以了。這種蘑菇色澤圓潤,營養豐富,保鮮期長,體積大而且還不易破碎,很受消費者歡迎,并且價格也比去年種的白平菇每斤貴4角錢,現在已經有辛集、青島、北京、保定、定州、太原、陽泉等地的客戶與我們達成了初步的收購意向。同時,用玉米芯作主要原料,成本要比原來低7角錢,這一來二去的,全村能多收入30多萬元哩!”
蘑菇種植為鄉親們趟開了一條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但村支書張增水并沒有滿足,“盡管現在我們村成為石家莊地區較大蘑菇種植基地,但我們還要進一步做大做強這個產業,讓更多的農民參與進來,爭取把我們的種植基地做成石家莊乃至全省最大的蘑菇基地。同時,我們還要積極與市旅游局等有關部門聯系,發展旅游觀光采摘產業,把我們村的蘑菇品牌叫得更響!”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