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1-2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記者 金曉玲)像工業產品一樣,食用菌也可以在自動化流水線上生產!這事恐怕很多人聽了都不信。11月18日,在位于沈陽陸家高新農業技術園區內的德豐食用菌有限公司,記者就看到了這神奇的一幕。“目前我們已經建成5萬平方米的金針菇生產車間、2.2萬平方米的平菇高標準溫室和9000平方米的培養及生產車間。”公司負責人李德權介紹,“項目總投資1.5億元,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達到2億元左右。”據悉,首批從流水線出來的食用菌近日就將投放市場,接受市場的檢驗。
據介紹,工廠化生產食用菌在日本、韓國已經非常普遍,但在我國卻不多見。看準這一商機,該企業引進韓國的技術和設備,建成了集食用菌生產及深加工、生物有機肥生產于一體的年可生產1萬噸金針菇、8000噸平菇、2萬噸生物有機肥生產線,形成現代化食用菌生產中心。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心的每座生產用房都配備了自動控制設備,人員進出必須經過消毒、殺菌。與普通栽培方式相比,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標準和要求要嚴格科學得多,要將食用菌生產過程模式化、菇農栽培經驗數據化、生產工藝要求指標化。李德權告訴記者,生產線上裝有優質水供應系統、菇房環境調控系統、環境微生物控制系統、中央監控系統、高壓滅菌系統等高科技設備,智能地控制溫、光、水、氣,徹底打破了傳統農家栽培食用菌產量受自然條件影響、質量得不到保證的落后模式,突破了食用菌生產的地域、時間限制,一年四季都能制菇、采菇。
目前,該項目種植的首批菌種已近成熟,第一批從流水線結出的金針菇就要上市了。據介紹,金針菇采收之后余下的廢料還可用于種植平菇,采收平菇后的廢料用于制作有機肥,整個生產過程充分體現了低碳、零排放、循環式發展理念,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相當可觀。
伴隨項目的全面啟動,其產業帶動能力正日益突顯出來。陸家高新農業技術園區所在的陸家村是重點玉米產區,以往玉米秸、芯等副產品多被老百姓用于取暖、燒炕,而食用菌制品生產卻大量需要這些廢棄的副產品作為培養基的主要原料。該項目的引進投產,讓玉米秸、芯有了一個更能體現價值的“歸宿”。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