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2-0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一大清早,村民覃常貴就來到他的菌棚開始一天的活路。他要做的是指揮工人采摘食用菌,以及聯系收購公司的拉菌車皮。
合寨村地少人多,人均耕地面積只有8分地。覃常貴和妻子放棄種那1畝多旱地,改培育食用菌?!按罹?、買設備、進菌棒花了30萬元?!边@幾乎是覃常貴所有積蓄:“但我認為值得一搏!”
讓覃常貴更下定決心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算了筆賬,“搭兩個菌棚,買10萬棒菌種,到豐產期每天至少能采300多公斤食用菌。收購價至少8元一公斤!”覃常貴對這營生充滿了希望。
離覃常貴菌棚不遠處是韋炳義的3層小樓。在外面看沒什么特別,走進屋里卻發現與眾不同。2、3層住人,第1層搭有一個巨大的鴿舍,韋炳義搞起了特種養殖?!艾F在的燒烤店、粥店非常多,其中肉鴿的需求量很大,市場供不應求?!表f炳義說,“一只鴿子平均成本也就4至5元,一只肉鴿可賺10多元,利潤相當高?!彼闇柿松虣C。
養鴿需要場地,韋炳義就利用空著的樓層;養鴿需要有技術,村里為扶持產業發展,專門從農科所請來技術員作指導。條件成熟了,韋炳義搭好鴿籠,貸款買回1000對小鴿?,F在鴿子要出籠了,韋炳義喜上眉梢。
與宜州其他地方一樣,合寨村以桑蠶和甘蔗為主要經濟作物。過去桑稈蔗葉只能當柴火,蠶沙到處亂堆。大家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村規民約》里不是說要保持村容村貌干凈整潔嗎,如何處理這些廢物?”
“變廢為寶!”村委會主任韋向生對大家說。于是村委會組織聯系廠家前來收購桑稈和蠶沙。
經過加工,桑稈變成了菌棒,蠶沙變成了珍貴的藥材,村里又多了一條致富門路。
村里像覃常貴和韋炳義這樣的致富帶頭人比比皆是,村里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致富潮。目前,全村桑園和甘蔗種植面積都超過1300畝;新建了3個食用菌示范基地,預計年產值可達336萬元;新建了一個立體循環養殖示范園,開展庭院經濟養殖的示范戶達20多戶。規模種養使合寨村的經濟成產業化發展。接下來,村里還打算引進螞蚱養殖、竹鼠養殖……
合寨村在“村民自治”方面“敢為天下先”,利用民主管理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F在,要通過發展產業經濟讓大家一起富起來。據統計,現在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已從30年前的57.83元增加到4000多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