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2-3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沒到過中國,外國人卻青睞“國酒”茅臺;甚至沒聽過平泉,他們卻能品嘗到山區特有的食用菌。平泉生產的各種食用菌產品不但暢銷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福建、大連等各大城市,還出口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小蘑菇“大搖大擺”闖海外,為外國人的餐桌增添一道道獨特的中式“客家菜”。
平泉依托獨特的地理位置、適宜的氣候條件、豐富的林業資源以及通衢遼蒙三省區的地域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產量位居華北首位。小蘑菇為平泉闖出了名氣,也為廣大菇農帶來了富裕。
“原先食用菌種植戶大多是各自為政,收獲后等著客商來收購。如果行情看漲,皆大歡喜;遇到市場飽和,趕上上市旺季,大量的食用菌就很難賣出去,會造成‘菇賤傷農’的惡果。”百家興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于海超說,“在生產上,也有許多種植戶因為缺乏技術指導而造成減產絕收,給一心盼著種菇致富的農戶當頭一棒。”
由此,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開始為社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實現了食用菌的適度規模經營,通過統一采購菌種、原料、統一生產管理標準、統一銷售,不但使社員節約了相當的成本支出,還增強了食用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原來產品銷售總是被動受制于收購商的局面也逐漸轉變為收購商主動上門攬生意。“加入專業合作社,技術有難題技術員給解決,產品統一銷售,每公斤高于市場價5角,增收有保障!”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社員的心聲。
在利達合作社,記者看到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平方米、擁有總容量280立方米的大、中、小冷庫3處、加工車間200平方米的保鮮廠。“有了保鮮廠食用菌生產加工鏈條得到了延伸,在原來簡單挑選、分級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香菇包裝、滑子菇加工、儲藏等環節,不但提高了食用菌的附加值,還提高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理事長王紅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逐步發展壯大起來,“推行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的生產模式,價格有保障,利潤提高了20%—30%。”農民付海峰1996年開始發展食用菌,當時產品銷售要經過3個環節,價格低,效益不好。自從加入專業合作社,思想開闊了,發展的勁頭足了,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現在有30畝園區一個,年可增加收入45萬元。
“看到社員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高興的同時也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有責任讓他們過得更好。”理事長王紅不斷探索,為解決地栽香菇有沙影響出口的難題,她帶領專業技術人員不斷研發新技術,地栽香菇無土栽培小規模試驗成功,出口平菇品種正在實驗中。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