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1-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四川在線消息(川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宋建琴)近日,成都市疾控中心到成都超市、農貿市場等地方,抽取了100件市場上常見的食用菌進行進行熒光增白劑檢測,其中干菌合格率100%,鮮菌合格率為88.2%。不合格菌類顏色均為白色,比如雞腿菇、海鮮菇、杏鮑菇、蘑菇等。
污染原因一是使用熒光增白劑浸泡菌類,二是在包裝、運輸、售賣過程中污染。
抽取樣品做檢測合格率88.2%
去年11月30日,《北京日報》報道,北京一名小學生用16種食用菌樣品做實驗,結果是九成新鮮蘑菇都受到了熒光增白劑的污染。
2010年12月,成都市疾控中心用半個月時間,對成都市城區2個超市和2個農貿市場,以及郊縣的2超市和2個農貿市場,抽取了100個食用菌產品進行了監測。監測種類包括85個鮮菌類樣品和15個干制菌類,其中85個鮮菌類包括:蘑菇、平菇、袖珍菇、海鮮菇、雞腿菇、金針菇、杏鮑菇、香菇、茶樹菇、牛肝菌、松茸、竹蓀、木耳等,15個干制菌類包括:牛肝菌、花菇、木耳、茶樹菇、銀耳、香菇、金錢菇、雞樅等定型包裝和散裝食品。
監測結果顯示:干菌合格率100%,鮮菌中10個樣品表面檢出熒光增白物質,抽檢合格率為88.2%。
從來源上看,10個檢出熒光增白物質的樣品2個采自超市,8個來源于農貿市場。這些不合格菌類,表面都是白色的,比如雞腿菇、海鮮菇、杏鮑菇、蘑菇等。
疾控專家說,熒光增白劑是一大類無色的能產生熒光的有機化合物,能提高物質的白度和光澤,其增白作用是利用光學上的補色原理,使泛黃物質經熒光增白劑處理后,不僅能反射可見光,還能吸收可見光以外的紫外光并轉變為具有紫藍色或青色的可見光反射出來,“黃色和藍色互為補色,抵消了物質原有的黃色,使之顯得潔白。”這也就是為什么檢出的不合格產品,顏色都以白色菌類的原因。
浸泡成不合格原因增大食品安全隱患
在所有受檢蘑菇中,有一個批次的蘑菇個體全身均被檢出熒光增白物質,“這是使用了熒光增白劑浸泡的。”調查人員發現,浸泡過的菌類,菌柄看起來已清洗干凈,菌柄根部已削掉。
除此之外,調查人員還發現,菌類還可能在包裝、運輸過程中被污染。調查發現,商販在售賣雞腿菇、海鮮菇、杏鮑菇等售價較高且顏色為白色的食用菌之前都會將其用報紙等不透光的紙張包裹,因為怕其見光變色而不好銷售。報紙等紙張本身含有熒光增白物質。根據試驗發現,若用報紙等紙張包裹食用菌,紙張上的熒光增白物質將會污染菌體,特別在菌傘邊緣和菌柄根部等最容易與包裝紙接觸的地方。這種菌類上的熒光增白物質分布不均勻,呈星點狀或小塊狀分布。
污染了熒光增白劑的菌類,對人體有沒有危害?成都市疾控中心專家認為,就現有的研究來看,熒光增白劑不存在對真皮的刺激性。但是,當菌類用含有熒光增白劑的化工產品浸泡時,其中可能含有大量對人體確實有害的有機污染物,增大了食品安全隱患。有讀者關心,食用這類產品會不會致癌,專家說現有資料還沒有表明這些物品能致癌。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