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2-1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雖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及加工出口創匯能力。但就總體而言目前還是處于一個雛形產業,與福建、山東和廣東的產業化規模比較相差很大,與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相差甚遠,在發展和生產過程中仍存在很多的矛盾和問題:
(1)菌種市場不規范。一是生產秩序混亂,沒有專業權威的供種單位,導致菌種在生產過程中退化、污染、甚至出現絕產現象。二是由多個品種混播在一起,造成的菌種拮抗污染,嚴重影響產量和外觀形態,其品質合格率很低。
(2)生產不規范,缺乏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一個基地一種生產模式,甚至一個基地內一戶一種生產模式,粗放的分散的生產管理方法,使產品技術含量較低,質量難以保證,更不利于規模開發和產業化運營。 食用菌產業化水平低,生產組織化程度差。從菌種生產到廢料處理各環節未能做到科學的銜接,產銷技術服務和信息相對滯后。
(3)因產品外觀形態差、營養物質含量不達標、農殘物質超標等各種質量問題被國際市場拒于門檻之外。
(4)工廠化生產程度不夠。歐美的雙孢菇,日本、韓國、我國臺北省的香菇、杏鮑菇已全部實現了工廠化生產,產品質量相對穩定。而我們遵化的食用菌生產模式還仍停留在原來的作坊模式上,產品質量難以提高,加之受自然環境因素限制,產量的提高只能靠生產面積的擴大來累積完成,極大地浪費了資源、能源和勞動力。
(5)食用菌銷售市場缺乏政府行為的引導和管理,2006冬季至2007年春全國香菇緊缺,鮮香菇的銷售市場和價格都很好,可有些菇農唯利是圖只顧賺錢而不顧社會道德,向鮮香菇上注水、噴水和參雜,以致造成今年的鮮香菇大幅度跌價,外地客商幾乎無人問津,只有當地一些小商小販競相低價,自相殘殺無序競爭。
(6)缺乏主導品種,不能做到四季有菇,難以調劑市場的“夏淡、冬淡” ,近十年多來一直是延續使用一個香菇品種,一種生產工藝,單一季節銷售,菇農收入不穩定。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