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3-0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該給大棚里噴水了,室外氣溫接近14攝氏度!”60歲的郭連井在提醒兒子郭向偉的同時,拿起溫度計和濕度計輕輕鉆進蘑菇大棚。
“今年掙了不少錢,價格好是一個方面,最重要的是找到了用玉米秸稈作原料,掌握了技術,成本低多了,商戶和酒店都來我這兒拉蘑菇!”郭連井一邊忙乎,一邊介紹道。
陽光下,郭連井的70畝蘑菇大棚熠熠生輝,規模初顯。也正是這70畝蘑菇大棚,“吃”掉了3000多噸玉米秸稈。
咸陽市是農業大市,每年秸稈產量巨大,城郊的秸稈利用沒有找到更好的途徑。“研究證明,4噸秸稈的營養價值相當于1噸糧食,要讓它在餐桌上發揮作用!”市農機管理中心主任李興文一直關心秸稈在“菜籃子”方面的效應。
當秦都區釣臺辦東江渡村群眾利用玉米秸稈發展大棚蘑菇種植成功后,市、區農機管理部門給予極大支持,對玉米秸稈的采收、運輸、粉碎等機械積極補貼。
“種植蘑菇原來用的材料1噸1800元至2600元,用玉米秸稈1噸不超過300元。”郭向偉和妻子一直吃住在大棚地里,他說,“蘑菇長得好,產量高,味道鮮美,真正的綠色、環保,來的都是回頭客!”
提起春節前的收入,郭向偉始終不愿透露,只是樂呵呵地說,“沒想到,玉米秸稈變成了‘黃金’!”
對此,一同到蘑菇大棚做客的李興文認為,這給秸稈綜合利用開辟了新途徑,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一個產品附加值高和市場潛力較大的平臺。
“種植蘑菇勞動強度大,裝袋、封口、噴霧、加熱、降溫、采摘,忙個不停,有沒有相關機械可替代?”郭向偉的妻子張婷不失時機地向李興文問這問那……
“現在用玉米秸稈只種植一茬平菇,下一茬打算種雞腿菇,對玉米秸稈進行二次利用!”說話間,郭向偉的手機響了起來,趕天黑前,他要采好新年第三批蘑菇。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