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3-1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菇香四溢采摘忙,農民致富奔小康”。河北省淶水縣明義鄉東官莊村農民憑借靈活的經營頭腦和敢為人先的精神,土里刨金,靠發展種植高效溫室大棚香菇走上了致富路。村黨支部書記張金棟高興地向筆者介紹說,“現在,我們村有80%以上的農戶從事香菇種植及其相關產業發展,目前大棚香菇保有量在300多個,每年僅香菇這一項就可增加農民收入3000多萬元。”
3月1日,筆者在這個村采訪時看到,一排排錯落有序的溫室大棚內外,盡是人們忙碌的身影,采摘香菇的、分揀裝袋的、過秤裝車的,一派繁忙景象。正在菇棚內采摘香菇的村民張虎當談及今年的收成時,喜上眉梢。“今年的收成不錯,價格也可以,而且十分暢銷,現在外地客商到地頭來拉就是兩塊五毛錢一斤,高的時候每斤在三塊五毛錢左右,我這兩個占地兩畝的大棚香菇,剛剛采摘了四個月,刨去種植成本就純賺了三萬多塊錢,到五月份采摘期結束,估計收入十萬塊錢不成問題。”
據了解,東官莊村大棚香菇種植起始于1998年,是當地較早發展種植大棚香菇的村莊之一,近年來,這個村在當地黨委、政府和縣里農技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按照“小香菇、大產業”,“常規品種抓質量促銷售、珍稀品種搞科研促開發”的思路,積極與食用菌科研機構聯姻,為種植戶解除后顧之憂,傳授種植技術和科學管理辦法,采取多種形式激發群眾種植積極性。短短幾年時間,全村食用菌大棚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白靈菇、杏孢菇、高溫菇等菌類新品種也應運而生。同時也帶動了周邊不少村莊的百姓也開始從事大棚香菇種植,并從中受益匪淺。
明義鄉鄉長王雷興沖沖告訴筆者:“目前,全鄉食用菌種植面積已由發展之初的一兩個村、幾萬棒發展到如今的十幾個村、1500多萬棒,年產量達2400萬公斤,產品暢銷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等地的大中城市,還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外市場,年創經濟效益6000多萬元。隨著當地香菇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當地不少農村婦女也有了活兒干,她們幫著香菇種植戶拌料、裝袋、采摘,一年下來收入也很可觀。此外,香菇種植還帶動了當地餐飲、運輸等行業的發展。”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