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3-3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李芝芳是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溫泉縣安格里格鄉托里村一位普通農民,她憑借自己辛勤的勞動,經過多年打拼,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坎坷之路磨練堅韌意志
1987年,李芝芳高中畢業。她說服父母幫她投資買了40多頭豬崽,精心飼養,當起了“豬倌”。誰料就在豬肉上市之際,肉價卻驟然下跌。辛辛苦苦一年,不僅沒有賺錢,反而賠進去不少。天生不服輸的李芝芳,沒有向困難低頭。她用自學來的科學種植技術,又嘗試著種植土豆、打瓜、西紅柿等,只要她感覺到有發展潛力的農作物,她就去種植,但結果總是讓人傷心。從1991年到2000年,李芝芳所有的種植實驗,均是高產量低產值。
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失敗,讓她背上了“瞎折騰”的名聲。一邊是親人的勸阻,一邊是尚未實現的夢想,李芝芳十分困惑,就在她幾乎動搖的時候,丈夫安慰她:“只要你想干,我一定支持你!”就是這樣一句樸實的話給了她信心和力量。總結近10多年的創業經歷,李芝芳覺得自己最缺乏的是把握市場脈搏的能力。為此,她決定到市場上闖一闖。于是,李芝芳四處務工,從農資銷售員,到報紙發行員,再到食品推銷員,她選擇的每個行當都是淘汰率高,但又最能鍛煉人的行業。因為踏實能干,李芝芳得到了同事和客戶的認可。正當工作順利開展時,丈夫突然遭遇了一場車禍受傷,無奈她辭去工作,在家照顧丈夫,創業之路再一次面臨困境。
執著創業“玉皇菇”成就夢想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芝芳了解到一些地方通過種植菌類食品使當地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于是,她利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資源詳細查詢相關資料,了解到溫泉縣安格里格鄉的氣候很適合地栽黑木耳和高檔食用菌“玉皇菇”,于是,她決定種植地栽黑木耳和“玉皇菇”。為掌握種植技術,李芝芳只身前往山西免費給人打工。3個月后,李芝芳回到安格里格鄉開始了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辛勤付出,她實驗種植的地栽黑木耳、玉皇菇、野樹菇長勢良好。這時,李芝芳吸取以前失敗的教訓,提前尋找銷路。她來到博樂市各大超市、酒店,推銷蘑菇和木耳。談成一個訂單,就讓丈夫把蘑菇采摘好后找班車托運到博樂市,她再騎著自行車把蘑菇送往超市和飯館。由于玉皇菇口味比普通蘑菇鮮,屬綠色食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較好的藥用價值,深受本地市民喜愛。2010年,李芝芳種植食用菌獲利7萬元,利用這些資金,她擴大了生產規模,還買了一輛小貨車,專門往博樂送貨,生意越做越紅火。
玉皇菇種植的成功,讓李芝芳信心大增,也加快了她培植其它菌類品種的步伐。現在她的食用菌種植面積已達200多平方米,從村里雇了7名工人。同時她還鼓勵身邊的群眾種植玉皇菇,免費給他們傳授技術,主動幫助他們聯系銷路。面對成功,李芝芳沒有滿足,因為她還想將種植規模不斷擴大。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