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專家分為兩類,一類在大墻(研究院所)里,一類在大田里。”類延奎貓腰鉆進一座小拱棚,里頭一蓬他本人用拜城當地野生菌培育出來的平菇足有5公斤重。
去年9月,拜城縣舉辦農展會,類延奎培育的平菇獲獎,獎金500元。
面容消瘦的類延奎是拜城縣米吉克鄉阿熱其格村的普通農民,同時又是山東大學生物科技開發公司特聘的“高級工程師”。先后就讀于山東畜牧獸醫學校和山東電大生物專業的他,曾經和山東大學生物科技開發公司合作,成功培育出“蒙山蟲草”。
2008年,類延奎來到新疆。拜城縣對這位“大田土專家”高度重視,不僅給他劃撥了食用菌培育場地,縣科技局還為他提供了50萬元專門用于野生菌調查和馴化的科研經費。
“土專家”果然不辜負眾望。2009年,類延奎在拜城縣康其鄉一片楊樹林里,采用“斷根法”在楊樹根部接種野生牛肝菌(也叫楊樹菇)獲得成功。“拜城楊樹資源多。在楊樹根部接種牛肝菌每畝地產量可達300公斤,而且還能促進楊樹生長。”類延奎介紹。
去年10月,類延奎前往老虎臺鄉附近的天山山脈,在靠近雪線的地方發現了食用菌家族中的“極品”——塊菌。
“全世界食用菌種類有2000多種,塊菌無論營養價值還是身價都是其他菌類不可比的。”類延奎發現的塊菌隱身于云杉樹下50-60厘米深的泥土里,“狗能聞到泥土里大的塊菌,人只能看到表面的小塊菌,而且是野豬拱出來的。”類延奎幽默了一下。隨后他擰開一個廣口瓶,讓記者聞瓶中兩疙瘩黑乎乎其貌不揚但菌味十足的塊菌。
目前類延奎正在做塊菌人工促繁,他的住處也因此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和長長短短的試管。與此同時,拜城縣林業部門也種下1萬多株榛子樹——塊菌菌種接種到榛子樹根部效果最佳。
類延奎正在做的研究還有拜城當地野生平菇和金針菇的馴化。今年3月,他在米吉克鄉幾截楊樹墩上發現了野生平菇和野生金針菇。下一步的工作是從這兩種野生菌中分離出菌種來,然后進行推廣。
“平菇和金針菇市場上不是很多嗎?”記者提出疑問。
“利用野生菌種培育的平菇和金針菇,產量可提高50%,而且味道更香。”類延奎解釋,各地栽培的平菇和金針菇菌種經過幾代培育,生產性狀已經大大退化。此外,用本地野生菌種栽培的平菇和金針菇,更適宜拜城水土光熱條件。
類延奎讓記者仔細看小拱棚地上生長的一叢叢平菇,經歷了一個冬天,這些菌類在幾乎沒有任何遮擋的情況下居然沒被凍死。
小拱棚以外,類延奎還建有兩座標準化食用菌大棚。鉆進棚里,記者驚喜地看到,一排排菌袋上已經長出了密集的平菇和金針菇。
“理論上每座棚每年可產30噸食用菌。”類延奎笑得很燦爛。
類延奎在查看菌種生長情況
點評 成功培育出“蒙山蟲草”,用野生菌培育高產美味的平菇,以“斷根法”接種成功野生牛肝菌……這一系列事情,讓一個普通農民成了名聞遐邇的“大田土專家”,并被山東大學生物科技公司特聘為“高級工程師”。“土專家”類延奎的脫穎而出,在于他善于發現并勤于實踐,因地制宜而致富農民。但愿像類延奎這樣在大田里摸爬滾打、在山野間躬耕推廣農業科技的“土專家”,更多地破土而出,蔚為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