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西湖鎮食用菌生產探出致富新路
發布時間:2011-05-0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農民以往廢棄的桑枝條,如今成了培育優質黑木耳的“寶貝”,而黑木耳培育生產后的廢料,又和有機種植、生態養豬掛上了鉤,這些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卻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原來,這就是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在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時開展的一項新探索。 2009年,鎮黨委書記王海濱在農業網站上看到了用桑枝做原料的消息……看到別的地方有這么做成功的,他受到了啟發:西湖鎮有4800畝桑樹地,如果能將以往被扔掉的桑枝條進行回收利用,用來培育黑木耳,豈不是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好辦法嗎?
按這個設想,并參照成熟地區的經驗,當即,該鎮委派鑫源食用菌(黑木耳)合作社負責人丁為彥組織技術人員開展“利用桑枝條栽培黑木耳”試驗:將桑枝用400型木屑粉碎機粉碎后,加配料,裝袋,滅菌,制成栽種黑木耳的菌棒。 當年,黑木耳便獲得豐收,經測算,相同情況下,產量比普通木耳高出15%。“桑樹中含有多酚類、黃酮類、生物堿等特殊成分,用其做袋料,子實體可提前發生,子實體厚實,產量比培育的黑木耳具有降糖減脂、抑醇防癌、增強免疫力等功能,生產出的黑木耳銷售價格可提高20%。”該鎮農技站站長尹相彩很看好用桑枝條做菌棒。
而這個試驗項目,其實只是該鎮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一部分:生產木耳后的菌棒也變成了寶貝,廢菌袋經過粉碎,用塑料薄膜密封發酵,充分腐熟后,施入桑園,成為桑樹生長的有機肥料。 同時,作為種養生態循環一體化的起步工作,該鎮將這個試驗項目和正在搞試點的生態養豬項目有機結合起來。等到今年第一批黑木耳收獲后,將培育過程中廢棄的基質材料,送到生態養豬試點基地,通過微生物發酵,將其轉化為優質有機飼料,用來喂養生豬,這樣就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良性循環。這項建設成功后,將在全鎮范圍進行推廣,通過這一方法,積極推動西湖鎮特色種植業和生態養殖業的循環一體化發展。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