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5-1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王新明在大棚里察看蘑菇
只要肯鉆研、能吃苦,干啥都能成!”13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三岔口村,王新明帶領我們參觀他的18個蘑菇大棚,他指點大棚的自豪神情,就像在閱兵臺上檢閱自己部隊的將軍。
放下城里的生意,包地種蘑菇
家住澗西區興隆花園的王新明,是一個城里人,18歲開復印店,之后經營復印機、電腦生意,在業界小有名氣。
2008年,當王新明突然決定到三岔口村承包土地種蘑菇時,很多親戚朋友都有點想不通:“在城里干得好好的,咋突然想去‘當農民’?”
對大家的質疑甚至譏諷,王新明一笑了之。“我的夢想,就是扎扎實實干點實業,看得見,摸得著。”王新明對記者吐露了心聲。他在三岔口村承包了13畝地,建起三個大棚種蘑菇,信心滿滿地開始了創業之路。
頭一年凈賠20萬元,年都沒過好
創業,不是件容易事。搭建大棚時,王新明找了幾個朋友,沒日沒夜地干了一個多星期,好不容易建起了兩個大棚,可是一天夜里突然刮起了大風,把兩個大棚吹倒了。看著一片狼藉的現場,王新明欲哭無淚,只好從頭再來。
雖然做了十幾年生意,可王新明對種蘑菇是“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因為不懂技術,吃了不少虧。剛開始,他找了兩名技術員,種了三棚蘑菇,忙活了好幾個月,誰知三個大棚都出現了“草盛豆苗稀”的情況——蘑菇長得蔫蔫的,“雜菌”倒是生長旺盛,三棚蘑菇全泡湯了!
試了一次又一次,“雜菌”難題始終無法克服。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王新明年終一算賬,光料錢、工人工資等就搭進去了20萬元!
“那年過年,家里人沒有一點兒笑容,愁眉苦臉過了個年!”王新明嘆道。
六度外出取經,進行兩年試驗
創業受挫,朋友們勸王新明放棄,他卻選擇了“孤注一擲”:將復印機生意全部轉讓,全力學種蘑菇;資金不足,到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擔保中心申請無息貸款,增加投資……王新明像發了瘋似的鉆研技術,吃住都在蘑菇大棚里,天天蹲在地上摸索、試驗……
在朋友的指點下,王新明跑到山東的棗莊、壽光,江蘇的高郵、江都,四處拜師學藝。每次在外地學到一項技術,就回到洛陽試驗……王新明先后出去了六次,試驗了兩年,終于成了“蘑菇通”。目前,王新明一共種了18棚蘑菇,包括平菇、雞腿菇等多個品種。
無公害蘑菇,銷路一路看好
“市場上,一般的平菇每斤批發價在0.80元至1.50元,但我的大棚出去的平菇,我有‘定價權’,批發價都在2.50元至4.50元,絕對不愁賣!”提起供不應求的市場行情,王新明喜上眉梢。
這是因為他的平菇質量好、口感佳。“我種的蘑菇都是‘生態食品’。防蟲我不打農藥,而是用細密的遮陽網隔離蟲害;提高質量我不用尿素等肥料,到偃師等地購買雞糞當肥料;把成袋成袋的玉米面撒到大棚內,增加蘑菇的含糖量……”說起“蘑菇經”,王新明頭頭是道。
去年,在澗西區李家村菜市場,質檢人員抽查平菇質量,11家賣平菇的攤販,8家因平菇農藥殘留超標受到處罰;而王新明的平菇被評為特一級平菇。在各大超市,王新明的平菇因口感好而贏得無數回頭客。
專家點評 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擔保中心主任王現利說,干事創業,不僅要選擇好項目,還得像王新明這樣深入鉆研技術,并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出質量過硬、有廣闊市場前景的商品,創業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