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膠南林間開出“蘑菇花”
發布時間:2011-05-1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一棵蘑菇重14公斤
5月5日,膠南市大場鎮宋柳溝村“蘑菇大王”邰宴全正在蘑菇大棚里小心翼翼地摘蘑菇。他告訴記者,他跟張維健合伙承包了16個蘑菇種植大棚,現在是大棚蘑菇生產高峰期,平均每天能向外批發一萬多公斤。
邰宴全他們以棉籽殼為發酵料,運用墻式立體覆土模式培育,培育出的蘑菇,有的一棵重達14公斤左右,按照市場價格8元錢一公斤,能賣100多元錢。預計16個蘑菇大棚收入可達200多萬元。他說:“我們蘑菇棚出了很多這樣的。長勢好,不愁賣。”
膠南市充分利用林地資源豐富的優勢,以大村、理務關、六汪等鎮為中心,通過實施“千棚示范、萬棚推廣”工程,扶持發展林下特色經濟,特別是林下食用菌產業,計劃到2014年發展到3萬畝,希望建成中國北方重要食用菌生產基地。
膠南擁有楊樹等用材林39.1萬畝。近年來,楊樹栽培效益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同時,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種養業面臨土地等方面的制約。針對這一狀況,膠南市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以林地食用菌栽培為代表的林下經濟。相對于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林菌間作具有明顯的比較效益。
菇借“樹陰”,樹仗“菇力”
在大村鎮漢森菌業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一個個香菇大棚掩映在楊樹林里。
“林地有它的優勢:風小,對蘑菇的生長、溫度控制比較好。”基地負責人薛紹忠說,這是充分利用菌類和楊樹都喜水,且菌類怕光、楊樹可以遮陰的特性發展起來的菌林間種模式。按現行土地流轉價格計算,在林地里栽培食用菌,畝均節約用地成本500元左右;相對傳統設施農業,林地“自然空調”作用明顯,建設食用菌大棚畝均可節約一次性基礎設施投入1.5萬元左右,在日常遮陰、通風、加濕等管理上,畝均年可節約人工費用300元;另外,通過菌棒等廢棄物還林,同等條件下,發展林下經濟與未發展林下經濟的樹木相比,樹木的生長速度提高15%左右,可提前1-2年成材。
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組織生產經營,膠南市引進培植了漢森菌業、徐安生物工程公司等4家生產加工、市場開拓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青島漢之林香菇、藏馬山食用菌等30家專業合作社,形成了大村鎮香菇生產基地、理務關鎮雞腿菇生產基地等一批農業特色產業基地,輻射帶動農戶3600多戶。
漢森菌業有限公司是膠南市的食用菌產業的領頭羊之一。該公司年可制作200多萬香菇菌棒,全年循環采收鮮香菇300多萬公斤,年銷售收入近5000萬元,是省內最大的香菇生產基地和“山東省食用菌行業十大龍頭企業”。在其帶動下,100多農戶參與林下香菇栽培,農民年增收2000多萬元。
徐安生物工程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生產、研發、銷售于一體的龍頭企業,公司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20多個村1500多農戶發展食用菌,農民年增收3000多萬元。藏馬山食用菌合作社投資500多萬元,建設了4000多平方米集技術指導、菌種研發、菌棒制作于一體的食用菌育種基地和食用菌研究所,年可制作菌棒700多萬棒,吸收帶動100多農戶發展林下黑木耳1000多畝,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
好菇更靠“肥”當家
“新發展成方連片食用菌50畝以上的,每畝享受1萬元貸款額度的貼息,貼息率90%,貼息一年。”這是膠南市政府出臺的《關于鼓勵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意見》內容之一。
為鼓勵食用菌產業發展,膠南市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其中,市財政每年設立3000萬元基金,用于城鄉居民創業貸款貼息,其中2000萬元用于涉農貸款貼息。該市還組織農技人員與農業龍頭企業、基地和栽培大戶結對幫扶,加強林菌間作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和服務,與山東農業大學、山東食用菌研究所、青島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大村、理務關兩處食用菌研發機構,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了食用菌生產效益。
依托龍頭企業和合作社,該市實施林下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先后注冊“漢之林”、“藏馬山”、“馨香”等食用菌品牌,“漢之林”牌香菇、黑木耳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鮮香菇占據了青島市近80%的市場份額。
為暢通銷售渠道,膠南市推進“農超對接”,通過組織舉辦名優“菜籃子”產品展銷會及各類節會活動,依托市聯社等專業配送平臺,強化產銷對接,干、鮮食用菌等優質農產品直接配送到北京物美、青島東泰佳世客、家樂福等知名超市,年供貨量過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