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5-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蘑菇的價格高得令人咂舌。”酒泉市同德巷社區的王大媽說:“以前花2塊錢就能買一斤平菇,現在得花5塊錢。雙孢菇、香菇、金針菇價格就更高了,炒蘑菇成了餐桌上的稀罕物了!”
市面上蘑菇走俏,價格一路上揚,普通老百姓感到有點吃不起。那么,當地興起的食用菌產業能否在“價低傷農、價高傷民”的博弈中蓬勃發展呢?帶著這一問題,記者對肅州區食用菌產業進行了調查了解。
現狀:食用菌成為富農增收的朝陽產業
5月正值食用菌盛產季節。記者在西洞鎮千畝食用菌標準化種植示范園區看到,菌棚內白嫩的雙孢菇星羅棋布,種植戶正在采摘裝袋,棚外收購蘑菇的農民經紀人忙著驗貨過秤。
石志軍是蘑菇種植大戶也是當地有名的經紀人,他告訴記者:“近兩年種植雙孢菇收益較高,春節前后行情最好時批發價為9.6元/斤,現在能賣到3.5元/斤。我們這的雙孢菇品質好,很受消費者的青睞。去年,我與外地客商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每隔兩天能從西洞、鏵尖、銀達等鄉鎮的農戶中收購1噸左右的雙孢菇”。
近年來,肅州區把發展以雙孢菇為主的戈壁食用菌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特色主導產業來抓,建成了全市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目前,全區食用菌的面積達2500多畝,畝均收入2萬元以上。食用菌產業已成為該區農民致富增收的一大主導產業。
據該區農牧局負責人介紹:食用菌產業廣受農民歡迎,主要得益于兩個方面。一是肅州區開創了全市四季生產雙孢菇的先河。二是銷售渠道暢通。各專業合作社和農民經紀人積極加強與省內外農產品市場聯系,初步實現了當地食用菌保底競價收購,使農戶單棚效益年均提高了10%以上。
問題:多種因素制約規模發展
肅州區發展食用菌產業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但是規模發展的步伐卻比較緩慢。對此,西洞鎮主管農業的副鎮長表示:“為了提高農民種植食用菌的效益,我們想方設法引進客商前來投資辦廠,進行收購加工,發展訂單化種植。但各地客商都嫌我們種植規模小,達不到工廠化生產的需求”。
專門負責西洞鎮千畝食用菌標準化種植示范園區技術服務的農技站站長雷祥分析:制約食用菌產業規模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產業發展沒有長遠規劃,扶持政策以及資金的傾斜上缺乏統籌協調,存在一哄而上的傾向,一旦盲目擴大種植規模,勢必造成產能過剩、產品賣難;二是各示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缺少資金扶持,園區規模小,配套設施不齊全,承載能力不強;三是農民種植技術不高,只會種一些技術要求較低、粗放型管理的品種,導致品種單一,某一時段產品集中上市,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影響種植積極性;四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輻射帶動作用欠佳。大部分農業合作組織由政府牽頭,管理松散,不能抱團發展,很好地抵御市場風險。
對策:多措并舉擴大規模
拉長食用菌產業鏈條食用菌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肅州區農牧局有關人士指出,今后該區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需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制定長遠規劃,優化發展環境。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的發展思路。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逐步推動食用菌產業向工廠化經營發展,不斷提高產業經營效益。二是突出專業化布局,推動規模化發展。按照“一鄉一業”的生產格局,引進推廣以茶樹菇、香菇、杏孢菇等新品種及配套技術,實現優質、專用、反季節綠色、高效的目標。三是實行標準化生產,建設無公害生產基地。用工業化的管理規范食用菌種植,實現生產環節程序化、種植技術科學化、產業發展規模化,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的標準進行生產。四是強化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種植水平。加強與農業科研技術部門的聯系合作,成立基地科技服務工作隊,通過技術入股等形式,不斷增強農民的科技意識和技術水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