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6-2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日,筆者從當地記者了解到,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柳池鄉金竹村,成片的袋栽黑木耳又獲得了大豐收。金竹村是四川省檢察院定點幫扶聯系村和成都市金堂縣、龍泉驛區支援單位,“掛包幫”讓這個小山村悄然發生了變化。
2009年,金竹村人均純收入2800元,其主要經濟來源是外出務工和水稻等傳統種植業收入,主導產業不突出,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不高,新農村建設滯后。
2010年4月,省檢察院定點幫扶聯系金竹村。當年,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鄧川深入金竹村調研。幫扶工作組在廣泛征求當地干部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確立了以“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加快發展畜禽產業”的思路。根據土質以及氣候等因素,確定袋栽黑木耳為主導產業,利用獨特自然環境優勢發展生豬、跑山雞等養殖產業。
要想讓群眾把大片土地進行流轉發展袋栽黑木耳,很多人接受不了。幫扶工作組費盡口舌宣傳黑木耳產業,還選派一些群眾代表到外地參觀考察。“我已發展袋栽黑木耳2萬余袋,現采收500余公斤干黑木耳,將收入3萬余元。”業主馬和平站在喜獲豐收的黑木耳地里幸福地說。
老百姓有了致富的想法,幫扶組就因勢利導,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技術培訓,力爭讓每個家庭有一名成員掌握一門實用技術。生豬養殖大戶鄒明宏在金堂縣和宣漢縣畜牧部門的幫助下,用10萬元的幫扶資金和自籌的15萬元資金,辦起了年出欄500頭生豬的養殖場。
與此同時,宣漢縣委、縣政府積極配合幫扶工作,縣畜牧食品局解決豬圈、養羊所建設資金13萬元,縣農業局解決分蔥栽種資金2萬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