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縣茶樹菇生產華麗轉身
發布時間:2011-07-2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位于古田縣平湖鎮的喬洋村,在革命戰爭年代里,留下了不少革命老前輩的足跡。如今,繼承了光榮傳統的喬洋村,緊抓機遇,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經過多年艱苦創業,成為全國茶樹菇種植第一村。為此,該村黨支部在縣、鎮各級帶領下,將產業轉化升級作為組織目標,設立生產發展示范、農業科技示范等崗位,由黨員中的種植大戶、技術能手等領頭,組織黨員、村民代表與群眾建立固定幫扶聯系,加強對村民種植技術方面的指導。目前,該村茶樹菇產業得到蓬勃發展,茶樹菇種植達3000多萬袋,年產值達7000多萬元,年利潤近3000萬元,菇農年人均收入達1.8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明星村。
一、巧借“外腦”經營 產業綠色轉型
7月15日,記者在喬洋村食用菌生產基地看到,村民林善燦正在他的菇房內采收茶樹菇。“今天這收的是今年第十茬了,我們按照福州的專家傳授,改進了培養料控制感染的技術,你看,長得又大又嫩!”林善燦欣喜地舉著手中的一茬剛收下來的茶樹菇,“今年茶樹菇銷到泰國,每公斤平均提高了2元。光這一項,只要今年行情沒什么大變化,至少可以賺10多萬元!”
古田縣是遠近聞名的“中國食用菌之都”,農民種菇致富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事。而近年來隨著中央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激發了喬洋村農民種菇的熱情,形成了小個體、大規模、社會化的生產新格局。整個食用菌產業鏈分工更加精細、更加專業、更加科學,整個產業正朝著專業化、規模化、集群化的方向發展,各式各樣的食用菌生產專業服務隊也因此應運而生。去年,該村成立信興茶樹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借助“外腦”與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福州綜合試驗站合作,走食用菌種植產業化、基地化、標準化發展道路,有效推進了產業的綠色轉型。去年,該村茶樹菇種植戶年人均收入11627.91元,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9682元。
三、標準化廠房生產 告別“靠天吃飯”
當日,記者在喬洋村中心看到,一座占地10畝的無公害栽培茶樹菇生產標準化廠房赫然出現眼前。走進廠房,全自動調溫調濕系統、化驗室等等一應俱全,令人仿佛置身于一家科研所。“這座廠房是去年8月份,我們村村民自己建的,以前都是房前屋后蓋一點廠房,又矮又簡陋,沒有現在這么規范。”村支部書記林為群介紹道,“當時產量低,做出來的菇也很差。大家一合計,集資了一百多萬,在專家的指導下,建了起來,現在不再像過去‘靠天吃飯’了!”
近年來,喬洋村茶樹菇種植蒸蒸日上,經濟效益喜人,年種植量超過千萬袋,是該村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該村也是全鎮,乃至全縣、全國茶樹菇種植第一村。2009年,該村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但是傳統的茶樹菇種植菇棚都是由木板、稻草、三合板搭蓋而成,沒有調溫、調濕等系統,碰上大澇、大旱對茶樹菇的出菇率產生嚴重的影響。且農戶種植茶樹菇屬分散種植,不便于集中管理,浪費人力物力。
針對這一問題,平湖鎮、喬洋村黨員干部積極引導該村群眾,成立喬洋村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購銷、統一經銷,降低農產品成本。標準化廠房建成后,大大提高了出菇率,一年四季穩定生產,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三、成立專業隊伍 提供全套服務
記者在喬洋村茶樹菇生產基地看到,菇農們正在將培養菌種用的棉籽殼運到村里的菌棒生產滅菌場,由生產專業服務隊進行加工。據了解,生產食用菌前后共有十幾道工序,從處理菌棒到種植、采收,十分繁重。自從村里有了專業服務隊后,生產的各個環節,不管是體力活,還是技術活全由服務隊承攬。
這些活躍在各食用菌源產地的專業服務隊,由于常年從事同一工種,經驗豐富,技術嫻熟,不僅費用低,而且成品率也高。服務隊也因此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在喬洋村一處已經運營了4年的菌棒生產滅菌場,記者看到,22名工人分為兩組,上料的、套筒的、扎口的、裝袋的、裝灶的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秩序井然,忙而不亂。據滅菌場負責人介紹,場內共有4個滅菌灶,每灶一次能滅菌2.5萬筒左右,每灶周期為兩天,平均每天可生產5萬筒茶樹菇菌棒成品。菇農們無論想種植多少食用菌,只要一個電話,專業服務隊都會提供全套優質的服務。
目前喬洋村同等規模的滅菌場就有兩個,另外還有6支接菌專業隊,7家鮮菇冷藏庫,20家烘干脫水廠。如今該村茶樹菇生產完全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也正是由于該村在食用菌產業鏈中有著這樣完善的服務,近年來該村的茶樹菇種植一直保持著迅猛的發展勢頭,全村種植茶樹菇的農戶占到了全村總戶數的95%。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