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屏東張天果闖出食用菌致富路
發布時間:2011-09-1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再過半個月,白木耳就可以收成了。”9月5日,屏南縣熙嶺鄉大洋食用菌基地,43歲的張天果指著雞蛋般大的白木耳,高興地對記者說。
在熙嶺鄉熙嶺村,一提起二女戶張天果,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因為他白手起家,靠種植食用菌闖出一條致富路,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200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張天果毅然返鄉,和其他兩個計生戶一起,在熙嶺鄉塘后村開辦了大洋食用菌生產基地。基地占地100畝,一年兩批生產白木耳50萬袋,杏鮑菇14萬筒,黑木耳7萬多筒,年產值超過100萬元。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張天果致富不忘鄉親。獨子戶張小珠的丈夫遭遇車禍落下了殘疾,不能下地干活。張天果主動邀請她到基地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逐步擺脫困境。塘后村10多位計生姐妹到基地打工后脫貧。張天果還主動為種植戶免費提供技術指導、信息互通以及銷售渠道。在他示范帶動下,塘后村食用菌產量從2008年的100萬袋上升到750多萬袋,并輻射周邊甘棠、屏城等鄉鎮。
張天果是四兄弟的老大。2010年3月,他弟弟也生育了一個女孩,一個大家庭四兄弟共生育六個女兒。在張天果影響下,弟弟夫婦倆自覺實行節育手術。起初,很多人都對四兄弟認真落實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成為二女戶和計生政策戶而感到不理解,這其中就包括張天果的父母。張天果卻認為,國家政策這么好,生男生女根本沒有區別,只要孩子健康成長、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在張天果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鄉親摒棄了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的舊思想、舊觀念,新婚育觀念在當地蔚然成風。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