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1-0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2011年6月的一天,筆者在炎陵縣十都鎮曉東村前進組組道兩邊的農田里,看到一排整齊的用黑色遮陽網覆蓋的大棚,走進棚內,便看到長著白嫩嫩的竹蓀菌一個個從地里探出了頭,一排排、一簇簇,像身著白裙的少女,在陰濕的大田里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十幾個農民手拎竹籃,正在田里采摘一種被稱之為“真菌皇后”的名貴食用菌――竹蓀,之后一筐筐雪白鮮嫩的竹蓀被運至烤房進行烘烤,烤好后的干成品被福建、井岡山等地的經銷商定購,貨源常常供不應求。這是十都鎮曉東村“返鄉創業”領頭雁鄧先榮成功引進開發竹蓀菌,發展特色產業的真實寫照。
覓商機回鄉創業
鄧先榮、汪春玲夫婦倆均為沒有正式工作的城鎮待業居民,2010年前一直在福建省和江西井岡山之間做農副產品生意,在十多年的生意中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2010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鄧先榮在食用菌市場上了解到,竹蓀為藥食兩用真菌類農作物,用藥可以抗衰老,抗過敏等功效;食用味道鮮美,香味濃郁,營養價值高,國內市場價格達150元/斤,市場前景很好。憑著對食用菌市場的理解和分析,于是他決定放棄生意,回鄉搞竹蓀產加銷一條龍生產。
灑汗水基地為家
竹蓀種植是一項高產出、高回報的項目,每畝收益可達8000-10000元;但同時每畝田地至少也需6000元的高投入。2010年秋開始,鄧先榮夫妻倆開始奮力收集信息,在家鄉四處考察選址,最終選定了老家曉東村前進組作為示范基地,在2010年底租下了20畝田地,次年2月初就種下第一批菌料。為掌握竹蓀種植技術,鄧先榮多次外出考察學習,并聘請1名技術員作技術指導,認真學習種植管理技術。他先后投入資金10余萬元,下決心一定要干出特色來。在過去的6個月中,鄧先榮夫妻始終以種植基地為家,風雨無阻泡在田間地頭。每天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勞作于田地間。在這片20畝的土地上,灑下多少汗水、曬過多少日頭,其中的艱辛只有他們自己能夠體會。
終回報致富夢圓
辛勤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在精心的管理下,鄧先榮種植的竹蓀干成品畝產達到200斤的高產,每畝可獲純利3500元左右,年收益將達到7萬元,而且還解決了當地10多個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鄧先榮夫婦的創業事跡得到了十都鎮、縣農業局、縣勞動局的關注和贊賞,得到當地農民的一致肯定,同時也大大提高了當地農民致富的積極性,不少農戶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學習竹蓀種植技術,鄧先榮毫不保留地將種植技術無償傳授。
正在曉東村檢查農業生產的十都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明興高興地告訴筆者:種植竹蓀是一項周期短、產量高、效益好的“短平快”致富項目。鄧先榮夫婦作為該特色種植的帶頭人,領跑了十都鎮的特色產業開發致富路。
為把竹蓀這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鎮、村兩級正多方爭取扶持資金,并對竹蓀品牌進行推介及品種培育,引進新品種,擴大生產規模;請來科技人員,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并組織對竹蓀干成品的外包裝、商標進行了設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想方設法引進食用菌加工企業,對食用菌進行精深加工,同時還通過互聯網及報刊、電視發布信息,加大宣傳力度,吸引各地客商前來收購。
如今,鄧先榮夫妻倆又忙著備料,準備明年擴大竹蓀種植面積,力爭達到100畝的規模,干勁大著呢!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