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2-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在吉林省白山市渾江區,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農民將食用菌產業做強做大。這是限采限伐、封山育林政策下,發展山區農業,讓農民走出困境實現增收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七道江鎮群生村的呂和,現在只關注一件事:食用菌栽培。記者采訪時,他剛賣完香菇、平菇,正準備在溫室大棚栽培榆黃蘑。“春節前就能上市!”據說他今年已經掙了10多萬元。
呂和是以種地為生的農民。山區的耕地條條塊塊,人均只有半畝,勉強糊口,所以家家都要另外尋找賺錢門路。200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呂和與食用菌結下了不解之緣,香菇、平菇、凍菇、木耳等,樣樣掙錢,技術越干越精,規模也越做越大。
2010年,他與大山合公司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關系,他的食用菌生產達到5萬袋,今年則發展到20萬袋,并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發展社員60多戶。據說還有很多村民要入社,明年有望達到100戶。
“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到市場上賣,不好的時候大山合有保底價收購。另外大山合現在提供菌棒,不用自己裝棒了!”
食用菌生產能有多大發展空間,能給山區農民帶來多少實惠?有過多年生產經驗的呂和也曾畫過問號:“白山市場就這么大,生產多了不都得爛在家里!”與大山合簽約,打消了他的顧慮,明年他要帶領社員發展120萬袋。
大山合從事食用菌標準化種植、食用菌暨農副土特產品收購加工銷售,是我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9年開始,大山合采用“公司+合作社+標準化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發展食用菌生產。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計劃再用5年時間,帶動農戶達到3萬戶以上,栽培規模達到6萬畝以上,栽培食用菌10億袋,產值32億元,從業戶均增收5萬元。
渾江區位于長白山腹地,森林覆蓋率83%,素有“資源寶庫”之稱,而對于當地6.7萬農業人口,有效的資源則是15.7萬畝耕地,人均2.3畝,部分地區人均不足半畝,因此農業的發展寄托于特色種植與養殖業。
渾江區委、區政府積極引導,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村黨員帶頭發展菌菇種植。大山合是白山市政府與渾江區政府重點招商企業,它的到來,將食用菌生產導入到規模化、規范化、工廠化。“山區農業”由此出現轉機。
六道江鎮東村有個“大山合長白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民123戶,累計投資450萬元,建成標準化食用菌培育溫室56棟2.5萬平方米,冷棚40棟2.4萬平方米,露天食用菌培育池11.6萬平方米,引種、菌棒制作加工車間210平方米。類似的合作社在渾江區已發展到6個。
菌棒制作車間設在大棚內。十幾名“工人”操作熟練,三套大型裝袋機、兩個滅菌鍋、兩個蒸汽爐,如同一條生產線。一位村民在這里成了車間主任。
渾江區農業和畜牧業局副局長劉福鼎,指著剛剛滅過菌的濕料告訴記者,這是合理利用清林枝丫材、木屑、玉米秸稈、玉米芯、豆稈等林、農生產的下腳料,生產高營養的食用菌。成菇后的菌棒經有益菌發酵成生物分解飼料,飼喂野豬、牛等,發展養殖業,再利用豬、牛糞和秸稈發展草腐菌栽培,然后作為有機肥還田,實現農業循環經濟模式。
據介紹,合作社成立一年來,已生產菌袋750萬袋,生產杏鮑菇、香菇等521噸;輻射靖宇縣、撫松縣、江源區、臨江市的26個鄉鎮,帶動農戶2300戶,戶均純收入達8萬元。
生產規模形成優勢后,為形成經濟優勢奠定了基礎。劉福鼎介紹說,大山合目前正在興建二期工程,投資1.5億元,建設一座集食用菌生產、深加工、綜合貿易于一體的高標準、現代化工廠,可帶動上萬人就業或從事相關的供應、物流等產業。借助這一發展規劃,渾江區有望成為“長白山地區香菇、木耳等林特產品集散交易中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