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2-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河北省遵化市是農業大縣(市),近年來,農民種糧收益較低,農民致富渠道不暢。市委、市政府經過認真調研,立足資源優勢,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實現了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大發展。2011年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14070.1萬棒,產量達到14萬噸,綜合產值達到9億元,食用菌真正成為了遵化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
一、培育典型,示范帶動全面推開
一是示范帶動。經過認真謀劃,1994年市委、市政府選定由平安城鎮平一村村干部劉洪生先行試驗搞食用菌生產。劉洪生在外經商多年,市場經驗豐富,是當地的能人,對種植食用菌有一定的了解。他組織13戶群眾,籌資35萬元,建起了12個食用菌大棚,從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引進菌種開始生產食用菌。他們邊干邊學,經過三個多月的精心培育,菌棒順利出菇,并熱銷京、津市場,取得了當年建棚、當年生產、當年收回成本的成效。在他的帶動下,周邊各村的農戶也紛紛前來學習取經,通過示范帶動,到2011年全市已有139個村從事食用菌生產,擁有各類食用菌大棚6000多個。二是加強宣傳。為了提高農民對發展食用菌生產的感觀認識,多次組織鄉鎮領導、農村干部群眾奔赴遼寧、福建、河南、保定等地考察食用菌生產情況,到北京、天津等地考察食用菌市場銷售情況,并通過召開動員會、觀摩會以及利用冬、夏兩季黨訓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發動,增強農民發展食用菌生產的信心和決心。
二、技術服務,提高市場競爭力
遵化市從2005年起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即把平安城鎮作為農業科技入戶重點鎮,為使農戶掌握食用菌生產技術,組織開展了“當科技示范戶,做科技帶頭人”活動。一是聘請聘請食用菌專家為常年顧問,與河北大學、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建立了技術協作網,及時解決技術難題;二是多次聘請中國農科院食用菌生產專家教授和遵化市食用菌辦公室技術人員授課,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免費發放技術光盤、明白紙,做到培訓、指導、服務三到位;三是堅持“走出去、引進來,背靠名學府、面向眾農戶”的方針,與北京農大、河北昌黎農科院等院校建立了技術協作關系,通過組織農民參觀、實地考察等形式,不斷提高菇農的生產技能、樹立品牌意識,提高市場競爭力。2004年平安城鎮成立了食用菌協會,2006年注冊了“寶傘”牌食用菌商標,遵化成為了我國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小蘑菇做成了大產業。2003年被河北省命名為"河北省食用菌之鄉",2008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香菇之鄉"。
三、拓寬思路,保障市場暢銷不衰
一是以香菇為主,走多品種發展戰略。為培育適宜本地推廣種植的食用菌品種,農業技術人員經過不斷摸索、研究和實驗,成功選育出適合北方氣候特點的香菇,成為食用菌種植的主打品種,并在全市推廣。目前,香菇生產已占遵化市食用菌生產總量的85%以上。在穩定香菇生產的基礎上,積極開發栗蘑、草菇、平菇、鳳尾菇、茶樹菇等10多個優新品種,增強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二是嚴格實行標準化生產。為確保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組織專門力量,經過反復論證,起草制定了《北方香菇綜合標準》,按標準化要求,規范菇農的生產行為,從菌種引進、菌棒生產栽培、采摘、銷售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市場要求、規范科學的操作規程。食用菌全部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和無公害發展,產品產量和質量大幅提高,菇農效益明顯增加。香菇一級品率達60%以上,連續2年被省政府評為優質產品,在京津及東北市場持久暢銷不衰。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