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2-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2011年,岫巖縣食用菌種植已達到6億盤(段),預計總產量60萬噸,比2010年翻一番。在全縣食用菌產業大發展的過程中,岫巖縣農機局在食用菌機械化生產方面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生產各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了農民收入。截止目前,共發放補貼資金286萬元,購置食用菌溫控設備90臺(套)。
目前,岫巖縣食用菌機械化生產已形成規范性模式,基本實現全程化生產。具體模式為:木材粉碎—拌料—打包裝袋—溫控生產—冷藏—烘干。全縣擁有木材粉碎機械2000余臺(套),打包機械3000余臺(套),溫控設備340余臺(套),烘干設備800余臺(套),從事食用菌生產及機械作業人員超過10萬人。
機械化生產技術在食用菌生產中的應用,其作用十分突出,效果十分顯著。
一是推動及促進作用十分明顯。以往食用菌種植全依靠人工,產業規模十分有限。機械化投入后有力推動了產業規模擴大。
二是生產效率明顯提高。機械代替人工提升了生產效率。每班次日人工裝袋在800袋左右,每班次日機械裝袋可完成2000袋以上,效率是人工的2.5倍;傳統生產為一年一季,采用溫控設備生產后,可實現全季作業,達到一年5—6季。
三是節本增效成效顯著。由于機械化生產效率的提高,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和物資成本。例如:生產用木屑變購買為自行加工,不但成本降低,而且完全能保證供應。粉碎家中閑置的枝材、廢棄木材,以及廢棄菌棒和玉米秸稈等代替原有材料,每盤(段)可節省物資成本0.05元,全縣可節約成本3000萬元;打包裝袋環節每袋可節省勞動力成本0.11元,全縣節約成本1600萬元;采用溫控設備,可增加食用菌產量4倍左右,收入是原來的2.5倍,人均純收入達到2.5萬元。
四是解決銷售瓶頸。食用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量持續增長,銷售成為瓶頸問題。食用菌深加工設備的引進,解決了鮮菇銷售不及時的問題,為銷售另外開辟了一條有效的途徑,東達、中通、納曼科等深加工企業年加工食用菌占全縣總產量的27%。不僅保障了菇農盡產盡銷,更提高了食用菌的產品附加值和食用菌產業的抗風險能力。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