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膠南大村鎮的“黑木耳合作社”
發布時間:2011-12-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膠南市大村鎮是青島西海岸面積最大,山水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的鄉鎮,域內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6.7%,非常適宜食用菌種植,2005年大村鎮就引進了黑木耳種植,從此,食用菌生產成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早晨9點多,院前村西頭的一處平房里就忙活開了,10多位村民將原料按比例配好并拌勻之后,再裝到塑料袋中制成菌棒,黑木耳就是在這些菌棒上生長的。村民們說,菌棒原料的營養非常豐富,有木粉、豆粕、苞米面和麥殼等多種材料,為了保持原料的酸堿度,里面還加入了百分之一的石膏和石灰,這些原料對人的身體沒有害處。孫增有說,菌棒的制作工序比較復雜,先后要經過拌料、裝袋、消毒和發酵等多個工序,如果技術不到位,將來黑木耳的質量就會受到影響。
孫增有2007年開始種植黑木耳,之前他外出打過工,也在鎮上開過出租車。因為不懂技術,剛開始種黑木耳的時候遇到了高溫濕熱天氣,很多木耳都爛在了地里。木耳收獲之后,孫增有又遇到了新的難題,由于大村鎮種植的黑木耳沒有形成規模,很多商販不愿意上門,他只能自己去市場找銷路。2009年,面對著黑木耳銷售難,價格波動大等問題,孫增有聯合幾家種植大戶,成立了一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把幾家貨源整合在一個籃子里賣,不僅吸引了更多客商上門來收購,而且也逐步的掌握了黑木耳銷售的定價權。
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打破了農民單打獨斗的傳統經營模式,也加強了種植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F在,孫增有的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了20畝,他還專門建了一處平房用于菌棒的存放。來年春天,這些菌棒就可以栽到地里了,平均一個菌棒能生產干木耳1.2兩,投入產出比在1:3左右,經濟效益非??捎^。據了解,目前大村鎮共有食用菌種植戶2000多戶,專業合作社八家。有了政府的扶持,資金短缺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食用菌的種植規模也日漸擴大。但由于目前合作社規模不一,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也不平衡,規模較大的合作社有100多個成員,小的只有五六位成員。大的合作社建起了標準化廠房,小合作社仍然采用家庭作坊的模式,他們生產的食用菌也賣不上好價錢。
記者手記: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出現,溝通了信息,找準了市場,從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農產品滯銷是困擾農業生產的一大難題,解決這一難題,一是要有宏觀方面的指導,二要增強抗風險的能力,而合作社正是幫助農民擺脫困境的重要途徑。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